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据零跑汽车公告显示,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在今年4月持续增持,金额超3亿港元。而本次增持是在去年3亿港元增持的基础上再一次增持,累计增持金额超6亿港元。这一动作不仅看出,零跑在财务健康和盈利预期上的双重底气,也是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
真金白银的信心,源于财务健康与盈利的双重验证
从财务数据看,零跑汽车已进入“盈利快车道”。2024年全年营收达321.6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0.5%跃升至8.4%,经营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首次双转正,手握资金超204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单季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攀升至13.3%,成为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盈利的车企。
今年第一季度,零跑交付量达3.7万台,稳居新势力榜首,4月上市的B10更以8000台交付量创下上市即热销记录,也难怪朱江明会“乘胜追击”。
零跑这般财务韧性,简单概括就是“买得好,还能赚”。毕竟在这行业大家也不难看到关于“卖一台,亏多少”的新闻。所以,零跑能做到赚而不赔,除了销量卖得好外,还有技术降本、海外拓展业务及爆款车型的持续贡献。朱江明还公开透露,今年零跑计划冲击50万至60万辆年销目标,并有望实现全年净利润转正。
全域自研:技术惠普与成本控制的“双螺旋”
零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域自研”构建的技术壁垒,所以,朱江明的持续增股很大可能就是用在零跑的自研技术上,让零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要知道,公司已实现占整车成本65%的核心零部件都自研自造,通过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智能电驱系统等技术创新,将线束长度缩短至996米,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将这种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产品竞争力。零跑B10就是典型的例子,该车型以10.98万元起售价还配上激光雷达、高通骁龙8295芯片等,直接将高阶智能驾驶配置下探至12万元级别市场,预售1小时大定超1万辆。当然,价格实惠的背后不仅有LEAP3.5电子电气架构支撑,还有CTC 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等。
零跑的“高配低价”策略,本质是技术普惠的践行。通过自研自产,零跑将激光雷达、高阶辅助驾驶等配置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的70%。这样的能力也得到法拉利的关注,今年2月,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格纳就曾到访零跑汽车总部,对其核心零部件颇有兴趣。
从“反向合资”到“本地深耕”
相信大部分车企最终目的都想走向全球化,零跑并不意外。作为新势力中的一员,它却以一“反向合资”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
早在去年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后,零跑便快速接入后者在欧洲的500家销售网点,并计划在法国、德国等13国同步推进本地化生产。去年海外销量达1.3万辆,今年目标提升至5万至8万辆。
零跑国际,除了零跑的自研技术外,同时还通过玛莎拉蒂团队调校底盘,兼顾操控与舒适性。此外,零跑计划三年内推出多款A0级车型。虽然海外销量与国内相比并非亮眼,但零跑在海外如此一系列操作,也进一步巩固在欧洲的性价比优势。
本地化生产也是零跑全球化的关键,朱江明透露,零跑正在西班牙、马来西亚选址建厂,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实现本地化生产,这不仅规避了贸易关税,还降低成本。2024年零跑国际在欧洲建成550家渠道,今年目标将拓展至700家,这也解释本地深耕的意思。
汽车网评:
零跑的战略其实很清晰的,也很明确。就是要以技术普惠来打开主流市场,这也是为何朱江明会持续增股,除了因为是自家公司,更多的是他知道零跑能越走越远。正如他所说:零跑的目标不是做一家车企,而是成为全球智能出行的规则制定者。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