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安全”始终是用户最深层的诉求,也是车企最不容妥协的底线。5月13日,以“底线”为主题的2025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安徽芜湖盛大启幕。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安全价值观”的深度对话。奇瑞以“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为核心,通过碰撞实测、技术解析、公益行动等多元形式,向全球展现了其28年来对安全的不懈追求。这场安全之夜的背后,既是中国汽车工业对安全标准的全新定义,也是奇瑞从“技术派”向“用户价值守护者”转型的关键一步。
安全是技术,更是信仰
“造车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这句话,贯穿了整场发布会的基调。从1997年成立至今,奇瑞始终将安全视为融入企业基因的“信仰”。这种信仰并非空谈,而是通过一次次技术突破与严苛测试淬炼而成。
发布会上,奇瑞首次系统化展示了覆盖“全人员、全过程、全工况、全方位、全市场”的全维安全防护体系。无论是电池包的全维防护设计、10重安全冗余的电池管理系统,还是基于AI算法的全天候预警系统,奇瑞用工程师的“理工思维”将安全拆解为可量化、可验证的技术指标。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锁子甲”电池安全结构。面对新能源车用户最担忧的电池安全隐患,奇瑞以远超国标的高标准进行开发,通过5000余项全维度测试,确保电池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而碰撞后2毫秒内自动断电的技术突破,更将行业安全响应速度提升了50倍。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奇瑞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折射出其对用户生命的敬畏——安全不是营销话术,而是每一辆奇瑞车必须承载的责任。
从“中国标准”到“全球标杆”
奇瑞的安全之夜,也是一场关于“全球化安全”的宣言。当前,中国汽车出海势头正劲,但海外市场的复杂环境对车辆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奇瑞选择以“五星安全”作为叩开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发布会上,奇瑞宣布旗下已有41款车型获得全球权威安全评级机构的五星认证,覆盖从微型车到旗舰车型的全产品线。这种“安全平权”理念,打破了“小车安全性低”的行业偏见——奇瑞小蚂蚁凭借全铝笼式车身设计,让微型车也能拥有堪比大车的防护性能;旗舰车型风云A9L则通过720度笼式座舱和9气囊标配,将安全冗余提升至新高度。
这种“全级别安全”的背后,是奇瑞对全球化战略的深刻理解。正如总工程师徐有忠所言:“安全是国际通用语言。”奇瑞通过参与全球标准制定、建立海外碰撞实验室、开发适应多元场景的安全技术,正在将“中国车安全车”的标签植入全球用户心智。这不仅为中国汽车出海树立了范本,更推动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安全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安全生态:从产品到社会价值
奇瑞对安全的诠释并未止步于产品层面。发布会上,“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的启动,标志着其安全理念向社会化延伸。通过联合公益组织、事故亲历者和技术专家,奇瑞发起了“AED黄金四分钟联盟”,让急救设备随车流动,将每辆奇瑞车变为“移动的安全站”。这一行动超越了传统车企的职能边界,将安全从“被动防护”升级为“主动守护”。
此外,奇瑞通过“安全驾训营”“安全公开课”等活动,将专业安全知识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能力。这种“授人以渔”的思维,不仅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升。正如发布会现场一位车主所言:“奇瑞守护的不只是车,更是每一个家庭对平安的期待。”
硬核测试背后的长期主义
发布会的压轴环节,是一场持续5小时的“硬碰硬”安全实测。风云A9L经历“铁人三项”极限挑战,星纪元ES与风云A9L上演双车对撞,甚至10年车龄的老车也重出江湖参与测试。这些看似“疯狂”的实验,实则是奇瑞对安全自信的极致表达——安全不是短期营销的噱头,而是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承诺。
奇瑞的碰撞实验室中,白车身结构、一体式压铸工艺等核心技术被直观展示。通过拆解车体、还原事故场景,奇瑞向公众传递了一个核心理念:安全是设计出来的,更是验证出来的。这种透明化的沟通方式,不仅打破了用户对汽车安全的认知壁垒,也为行业树立了技术传播的新范式。
结语
28年,于一家车企而言,足以见证多次行业变革;但对奇瑞来说,这28年始终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安全。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车身结构创新,到智能电动时代的全域安全生态,奇瑞用技术长跑证明:安全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起点。
对于行业而言,奇瑞的安全之夜是一次价值重塑——它让市场看到,中国车企完全有能力定义全球安全标准;对用户而言,奇瑞的坚守让“安全感”成为触手可及的体验;而对奇瑞自身,这场发布会既是过去成果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在智能化与全球化交织的新赛道上,安全仍将是奇瑞最坚实的护城河。
当“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的灯光在芜湖的夜空下点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新技术的诞生,更是一个品牌对初心的坚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安全永远是最深情的承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