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成熟,2025年,来自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与指导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继上半年的智驾相关规范后,下半年伊始,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盘”充电网络建设给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在这份通知中,除了大力建设大功率基础充电设施这一主旨之外,官方还首次特别对车企自建的充电桩设施做出了指示——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这一信息很快便引发了热烈讨论。众所周知,车企们的自建充电桩、充电站一直属于自愿行为,并不存在相关的义务和规范。且有不少车企的自建充电桩仅限自家车型使用,尤其是800V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造价不菲,本身便作为车企推广自家新能源汽车的配套福利存在。
如今,官方发布的这份通知虽然还未将“无差别开放”列入强行规范,但态度已经十分明显,此前热衷建设充电桩的车企似乎人均“躺枪”,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止蔚来,新势力人均“自建狂魔”
哪些汽车品牌的充电站和充电桩最多?根据易车统计的最新数据,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特斯拉占据了这一排行榜的前三名。
尤其是“基建狂魔”蔚来汽车,截至7月3日,自建充电站数量已经达到了5137座,自有充电桩数量28681个,几乎是第二名理想汽车的两倍。
榜单上还有小鹏、极氪、昊铂与鸿蒙智行,基本全部是新能源+新势力的双重组合。榜单外,一汽红旗、长安阿维塔、奇瑞星途、北汽新能源以及合资阵营中的大众、奥迪、通用等品牌也拥有小规模的自建充电网络。
除了充电桩的数量区别,车企所建设的充电桩各自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蔚来的做法堪称行业楷模,李斌曾表示蔚来充电桩为第三方车主服务的比例占到80%,口碑获得了新能源车主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小鹏汽车的充电桩也同样面向全体用户开放。理想汽车与特斯拉等则选择部分开放的形式,理想汽车开放2C与4C充电桩,5C超充充电桩理论上可供其他支持高压协议的纯电汽车车主使用,但实际上目前只支持理想纯电车型使用。
特斯拉则是将2025年6月上线的新产品V4充电桩全面开放,V3及之前的老款暂未全部开放。
此前曾经不对外开放的品牌充电桩,多数也在近一年时间里选择了逐步开放,如极氪就于2024年8月宣布面向社会开放充电服务。目前尚未对外开放充电桩的车企其实不多,主要包括部分合资品牌的少量充电桩,这些车企的充电桩目前都仅限于所属集团内部流通。
另外,第三方品牌车主在使用其他品牌充电桩时,遇到的APP下载、识别、支付问题也时有发生,使用未完全加入公共网络的品牌充电桩目前来说体验仍有提升空间。
因此,从充电桩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来看,目前有可能受到这一趋势影响最大的车企是理想汽车。一方面,尽管目前其5C充电桩占比不高,但覆盖区域全部是重点城市,且技术壁垒较高,前期投入较大,期望成为i6与i8两款纯电产品的卖点之一。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目前正在加足马力建设充电站,计划在2025年实现超充站突破4000家,这一决策显然已经占用了理想不少资源,如因国家政策的催动而不得不提前开放给其他品牌,或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战略规划带来损失。
而对于鸿蒙智行、极氪等品牌来说,充电桩的开放也将带来一定影响。目前,尚未有车企在《通知》发布后进行进一步开放充电桩的响应。
车企还有必要自建设充电桩吗?
有意思的是,虽然自建充电站的车企很多,大部分也是耳熟能详的新能源品牌,但有心人会发现,更多熟悉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充电桩建设榜单上。
例如,比亚迪、小米这两个炙手可热的新能源品牌就几乎没有自建公共充电桩的规划,前者仅有部分商务车领域的充电桩项目布局,后者则尚未启动相关规划,仅有家用充电桩供车主选择。
除了比亚迪、小米汽车之外,东风、长安、奇瑞、长城等车企也没有大规模自建充电站,而是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完善充电网络。
目前,市面上除车企外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已十分完善,全国公共充电桩市场份额第一的特来电,累计运营超30万根充电桩,覆盖360个城市,国家电网也拥有自营充电桩近20万根,覆盖261条高速线路,从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角度来看,足以支撑起普通消费者的充电需求。
不过,从技术角度来看,第三方的充电桩主打普惠性价比,但在高功率、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少限制。对于车主而言,高投入、高适配性的自家充电桩设备显然才是最优解,尤其是高端车型,这类需求就更显著。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上述拥有自营充电桩规划的车企和品牌,几乎全部是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大厂”如吉利、奇瑞、长安、一汽等,几乎都选择了为自家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设单独充电网络,而非为全部新能源品牌建设的路径。
这更进一步证明了车企自营充电桩的意义更多在于品牌价值的提升,作为车主对产品尊享体验的一部分而存在。
因此,对高端品牌而言,非盈利性质的超充服务仍有继续发展的必要性,即便顺应国家要求开放,也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品牌福利等举措提升本品牌车主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自建充电网络对于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优化平台系统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同BBA、保时捷的交车仪式与“盒饭”一样,仍是车企长期打造品牌价值的重要一环。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