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编者按:
去年12月,极越汽车一夜“闪崩”,让无数的供应商瞬间坠入了冰窟。他们在上门维权讨要货款无果的情况下,陷入了长达7个多月的挣扎期。有人苦苦筹资为了垫付下游供应商的款项,有人现金流出现较大问题进而影响公司员工工资发放,更有甚者公司难以为继,就此解散倒闭。
期间,虽也不断有关于极越汽车重组、复活的消息传出,但对于极越汽车的那些供应商而言,只是“有希望”或许还远远不够。目前获取相关信息渠道只有网络的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够站出来为他们发声,也更加渴望听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近日,马拉车市独家对话了负责极越汽车区域营销活动的供应商曾总。而在对话之前,马拉车市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曾总这样写道:过完了发薪日,又得开始担心30天。
“虽然我被欠款,但不能让员工吃不起饭”
在谈及为何会发那条朋友圈感叹时,曾总表示,“因为我们去年从8月份开始服务极越以来,在四个月时间里大概服务了他们300多万元。可截止目前,没有收到过一分钱。”
“我现在每个月最担心和焦虑的就是员工的发薪日,虽然我被欠款,暂时收不回来,但不能让跟着我干的员工吃不起饭。”
曾总认为极越的一夜“闪崩”,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在这几个月,在今年上半年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处理我们和下游供应商的这些费用的支付问题。我们公司的现金流,也因此受了比较大的影响。”曾总也向我们出具了他们公司上半年支付给下游供应商的款项明细。
“从中标到暴雷,心情堪比坐过山车”
曾总也回顾了他们去年从开始服务极越到极越暴雷的那几个月的经历,其心情之跌宕堪比坐过山车。
“我们是一家成都本地专门做汽车区域营销的公司,在去年的3月份
收到了极越汽车的一个招标邀请。得知他们要在区域建立他们的区域营销活动公司,然后我们就进行了投标。去年的7月,我们收到了中标通知。然后从8月开始,我们就开始正式服务极越。”
(受访者供图)
“可以说直到暴雷的那一天,我们都一直在服务极越。整体服务时间大概在四个月左右。其实极越这个品牌,从一开始我们从接触到合作
到我们服务的这个阶段,我们一直都很看好这个品牌。因为从我们当时接触这个品牌来说,不管是对他们整体的车型,还是市场营销的这些方向来看,我们其实挺有信心的。”
“另外,在8月份我们服务他们的时候,我们知道的极越品牌销量大概在1000多台/月,到了11月份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月销量已经到3000多台。可以说这个品牌,在我们服务的这几个月里面,它其实是一个往上走的形势。所以在服务期间,我们也没有发现任何它会暴雷的迹象。”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曾总及其团队获悉了极越暴雷。“去年12月,突然有一天,我们就接到通知说他们团队解散,然后我们才了解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从那天开始,我们就跟极越联系、跟采购联系、跟商务联系。当时,收到的所有反馈都是他们也不清楚公司目前的一个情况。于是,我们整体的一个服务项目也从暴雷那天开始就全部都已经暂停了。”
“更无语的是,到目前为止其实我们也没有收到极越汽车方面任何的正式的通知。很多服务项目,在暴雷以后都是我们在自行完成收尾工作,包括商超撤展等一系列事宜。”
“维权去了、信访的人见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某种程度上讲,极越汽车暴雷一事被正式“确凿”,源于2024年12月13日百度和吉利发布的那份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善后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声明一出,与很多供应商一样,曾总也有了前往极越汽车总部的想法,试图要回自己的服务款项。
(去年12月极越供应商前往总部维权,受访者供图)
“在暴雷的第二天,有其他地区的供应商就牵头建立了我们供应商的一个维权群,我们建立这个群的目的,也是大家能够互通这个信息。
后面群里也在组织大家到极度公司去维权,最早去的那批供应商伙伴们,去了集度公司。但那个时候,公司相当混乱,因为大部分时间在集中解决员工的一个薪资和社保等问题,根本就没有轮到我们供应商解决。”
当曾总和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去到集度公司时,依然没有见到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政府在那里成立了一个信访办公室。曾总在信访办公室里见到了区政府的工作人员。
“那个时候,仅仅只是对我们目前的一个欠款金额和我们的基础信息进行了登记。然后当时政府也说会给我们及时的反馈,但是到目前为止,就没有然后了,我们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反馈信息。现在我们所有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只有网络这一个途径。
(供应商们在信访办公室登记信息,受访者供图)
“维权群欠款总额已超20亿,是很多人的救命钱”
曾总还给我们出示了一份他们这个维权群的欠款明细表,“我了解到我们这个群里面的所有供应商欠款,其实已经20多亿了。这个钱,对于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说真的就是救命的钱。”
刚才也提到了我们每个月都很担心工资能否给员工按时发放,还得积极处理在给极越服务期间产生的下游供应商款项。我们都在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在给我们下游供应商结款。”
(维权群欠款明细部分截图,受访者供图)
从曾总提供的供应商欠款明细当中,我们看到仅他们这一个供应商维权群里就有200多家被极越欠款,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甚至还有过亿元的。
“我也了解到,我们的很多同行因为极越这个事件出现了极端状况,他们公司在服务过程中,垫付相当相当大的一些款项。然后他们今年也难以为继,重庆一家同行已经把公司解散,员工都遣散了。如果一直拖下去,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希望极越的两大股东,能站出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当我们问及曾总如何看待当初的选择时,其表示“因为我们不止服务一个汽车品牌,在区域来说当时极越确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其知名度本身也不高。但是我们当时也详细了解过该品牌,我们知道中间是百度和吉利两大企业,各占50%股份。出于对百度和吉利两个大公司的信任,所以我们接了这个品牌。”
“但是在爆雷以后,我个人感觉就这两个大品牌在极越的后续事宜处理的过程中,至少从我们供应商的层面来看,其实并没有承担起他们两个大公司作为股东,所应有的一些责任吧。我们现在也希望,就是出了这个事情之后,吉利跟百度能更多的就是站出来,能够为我们这些供应商来发声。”
而对于不断传出的极越汽车有望被复活的消息,曾总表示,“对我们来供应商来说,我肯定是希望极越能够重组成功的。同时也希望有政府有相关的单位来一起来解决这个事件。
以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它重组成功了,我们服务的这些款项才有结算完成的可能性。而这笔款项收回来,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的现金流压力,让许多同行不至于解散倒闭,让他们的员工不至于拿不到工资,吃不起饭。”
但愿事情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也希望曾总们不再为今后每个月的发薪日而焦虑一整个月。更加希望,中国的汽车产业不再出现那么多的暴雷车企。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