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期,0公里二手车一度霸榜汽车圈热搜关键词。
今年5月,长城汽车CEO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曝光行业内幕,首次让“0公里二手车”这个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7月下旬,路透社报道,哪吒在海外市场利用该规则漏洞伪造销量,具体数字甚至达到6万辆。
而频繁的曝光率之下,“动作”来了。据媒体爆料称,工信部正在拟定一项政策,限制新车登记后的6个月内,禁止流通。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比如企业内部追责,唯一编码制度等,来制止所谓的“0公里二手车”。
端详之下,“0公里”与“二手车”,本是矛盾的两个词,缘何能组合在一起。
然而,市场之上存在即“合理”。在业内看来,在价格战和市场供需失衡下,从新车变身的“0公里二手车”正成主机厂和汽车经销商应对库存压力和销量目标压力的“泄洪口”。
首先,“0公里二手车”可以粉饰销量。对车企而言,操作一番后可以让“卖不出去”的库存车,转化为“已售车型”,让销量明显提升,乃至让财报数据更加漂亮;
同时,销量还直接与地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挂钩,销量越高,地方补贴越多;此外,新车以“二手”的形式出海,能避开部分关税,从而让车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车圈由来已久。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所谓“0公里二手车”,是指正常完成了车辆上牌手续,名义上属于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新车。主要来源包括汽车制造商需清库存的老款车型、经销商为谋求销售返点提前上牌的“冲量车”,以及少部分运损车、展车、试驾车和客户临退车等。
有数据称,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里,刚上牌不到3个月、里程不足50公里的“准新车”,占比高达12.7%;其中新能源车占了60%以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萌也曾预测,今年零公里二手车可能达到百万台的体量。
从表面来看,“0公里二手车”可以实现主机厂化库存、经销商增业绩、二手车商降风险等“多赢”局面,传递到最终端,用户也可以花二手车的价格买到新车,诱惑确实不小。
但看似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暗藏危机:其愈演愈烈之风正在摧毁汽车市场的底层逻辑。
价格体系首当其冲:例如,某新能源车型原价16万元,零公里二手车售价仅8.58万元,比4S店报价低40%。这种“新车二手化”现象也引发传统经销商跟进降价,2025年燃油车终端折扣普遍达30%,导致了部分企业需要“殊死一搏”。
同时,虚假销量的繁荣数据,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还可能导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出现误判,造成行业资源配置的扭曲,哪吒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更隐蔽的是,部分车企利用国家和地方置换补贴政策,通过置换套取补贴,再以二手车名义低价转售,违背了政策制定之初的原意。
而除了流向国内市场外,“0公里二手车”在此之前还大批量流向海外。不仅搅乱车企出海节奏,并且不少渠道出口的车辆未做本地适应性测试,市场投诉率激增30%,有损中国品牌形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终端市场看,用户也会遭遇“得不偿失”的结局。
众所周知,早期在燃油车市场,如果不在乎库存时间的话,“0公里二手车”其实跟新车没太大区别。但在新能源领域,却存在很大风险。首先要消化首任车主的权益,因为和传统能源的汽车相比,新能源车对首任车主身份敏感。
据扉旅汽车获悉,目前多数新能源品牌将终身三电质保、免费OTA升级等服务与首任车主绑定,一旦车辆过户,相关权益自动终止。部分厂商甚至在购车合同中明确写明:“所有权变更即视为质保终止”。而新能源车型,一旦核心部件出现故障,车主也会面临高额的维修费用。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