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伴随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国产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传统合资品牌,甭管是大众、丰田还是奔驰宝马奥迪等百年豪华品牌,在不少国人心目中都沦为“保守落后”的代表,诺基亚的“潜在接班人”。
按照上述思路,上述传统品牌与国内的宁德时代、华为、大疆等电动化、智能化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肯定是国内先进科技企业赋能带动“没落”豪门,“老大哥”们被后来居上的“小弟”指挥。
现实是,时至今日,宁德时代、大疆等龙头供应商的领导,还在发布会上公开感谢传统合资品牌,感谢行业“老大哥”带领自己不断进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但事实就是如此。
8月7日,一汽奥迪在杭州举办Q6L e-tron家族、A5L上市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上,一汽奥迪宣布两款新车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奥迪也成为首个搭载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豪华品牌。
在国内自主品牌纷纷搭载华为全家桶、含华量一个赛一个高的情况下,一汽奥迪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似乎也没多大稀奇,倒是成为中国企业技术先进,反向赋能外资品牌、合资车企的又一大例证。
但这次发布会上,宁德时代乘用车事业部执行总裁沈锋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中国技术反向赋能外资汽车品牌背后的另一面。沈锋在发言中先表示:“奥迪选择宁德时代作为核心伙伴,这是百年造车智慧与零碳愿景的双向奔赴。”
请注意,沈锋这里用词是双向奔赴,意味着合作双方地位平等,不是单方主导。这并不仅仅是商业场合的自谦、为合作伙伴“抬轿子”。
接下来沈锋用实际案例表明:“与一汽奥迪的合作过程,是一场从技术适配到高标准共创的深度碰撞。在电池系统的开发上,由宁德时代专注电芯研发,而奥迪则基于自身在整车集成方面的百年经验,自主设计电池包系统,有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Q6L e-tron首个导入高压和排气系统隔离技术,提前达到了(动力电池)新国标无热蔓延的要求。”
在短短几分钟的致辞中,沈锋重点点明这次合作对于宁德时代的价值与进步意义:“奥迪的工程标准远超行业基准,甚至在某些领域挑战了我们的技术极限。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的研发团队将奥迪的标准完全内化为技术攻关目标……奥迪严苛的开发需求、严谨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验证方法,不断促进宁德时代持续进步,也拔高了行业水平。”
对于为什么要“感谢“奥迪帮助自己技术进步,沈锋在发言中也进行了具体举例。总结起来一句话,研发过程千锤百炼:累计长达1.5亿个小时的测试验证,确保电池更可靠、更安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测试,累积充放电循环测试相当于驾驶Q6L e-tron绕地球行驶15万圈。
为了保证整车的安全,奥迪对电池包测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中机械振动测试和冲击测试的要求约为现行国标的5倍,对电池包无热蔓延的要求,远高于现有国标5分钟的标准,提前达成了2026年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引领电池行业技术的发展。
总之,从宁德时代领导的发言来看,双方的这次合作,是地位平等的双向奔赴、深度共创,宁德时代主要负责电芯,一汽奥迪负责电池包设计,并且实现了技术创新。而且,奥迪严苛的开发需求、严谨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验证方法,让宁德时代获益良多,不仅自身技术提升还推动整个电池行业进步。
鼎鼎大名、已经稳坐全球动力电池老大的宁德时代,感谢奥迪帮助自己技术进步,够令人惊讶了吧?但这并不是个例,大疆车载(卓驭科技)的领导,还表示过“没有大众,就没有大疆车载”。
去年5月,途观L Pro上市,打响“油车智能化“第一枪。这背后,是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历时六年时间开发的惯导双目立体视觉+集中式域控制器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同时也是全球首个通过功能安全产品认证的高阶智驾产品。
发布会上,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表示,没有上汽大众的合作项目,就没有大疆车载。正是在在大众严苛的德系标准下,大疆车载完成了流程体系的搭建。严谨的德系技术标准与开发流程,帮助大疆车载快速成长。
大疆车载另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没有大众集团就没有大疆车载,正是因为大众集团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客户,大疆车载才得以从小组走向一个独立的事业部。”
2024年,大疆车载实现大爆发,搭载20多款上市车型,覆盖燃油车与电动车,成为行业公认的智能驾驶“顶流天团”(华为、地平线、Momenta、卓驭)的主力成员,背后当然离不开2018年大众递过来的橄榄枝。
正如同宁德时代早年能在汽车行业打响名声,得益于2011年与华晨宝马“之诺1E”的合作项目,历经近千页德文原版动力电池生产标准、宝马高级工程师驻场两年进行现场指导的“魔鬼淬炼”,最终实现产品技术与生产标准的重大跃升。
可以说,不管是电动化技术还是智能化技术,都有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通过与外资大牌合作,实现企业重大提升的案例。而宁德时代、大疆车载等企业凭借与外资强大伙伴合作实现技术提升、打响知名度后,又反过来带动自主品牌的电动化、智能化。还有特斯拉国产化后发展起来的“特链”,在国产电动车的发展中起到了类似苹果“果链”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发展,都是靠外资车企、合资品牌。客观来看,自主品牌是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主要推动主力,也是宁德时代、华为、大疆车载等供应商最大的合作伙伴。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外资车企、合资品牌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外资车企、合资品牌过去一直是、将来也会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不是只有中国车企一枝独放,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百花齐放。毕竟,与一流高手过招的高水平竞技才能真正使人进步。
作为一名中国人,小编一直坚信中国车企会在智能电动车的产业变革浪潮中取得领先地位,将来我们也会有“中国丰田/大众、中国博世/爱立信”等蜚声国际的产业巨头。但我们要警惕,自主碾压一切、“干翻”所有合资/外资品牌的无脑吹,一边倒的简单粗暴言论。
抓住电动化机遇率先抢跑,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一定优势但远未到终局的中国车企与背后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千万不能飘飘然,在“遥遥领先”中迷失自我。拿着中外车企合力培育起来的供应商解决方案,宣传自己碾压同行、秒杀百年豪门,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自欺欺人?
在汽车行业专业人士的公开讲话与私下交流中,那些历经风雨的百年豪门、国际车企巨头,无论是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视,还是造车的严谨程度,以及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化运营管理等方面,依然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无脑吹”的捧杀才是最危险的,莫忘来时路。哪怕高歌猛进所向披靡,也切莫得意忘形。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