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8月15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宣布签署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发的先进电子电气架构应用范围将从纯电动车型扩展至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
这是自2023年7月大众入股小鹏以来,双方的第五次联手合作。同时,也是最触及“灵魂”的一次。这不仅体现了小鹏在智能化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拓展。
如果说前四次官宣,分别代表了战略层面、资本层面和纯电动车型层面。“第五次握手”则是传统动力车型基本盘的深度合作。这一次,小鹏的CEA架构将延伸至大众庞大的燃油车产品矩阵,巩固大众在传统动力车型的市场地位,为智能电动转型夯实基础。
大众已经深耕中国市场40年,赢得了超五千万用户的青睐。展望未来,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充满了想象空间。无论是对大众汽车集团还是小鹏汽车而言,这次周期还将持续拉长的战略合作,注定将成为影响双方下一阶段战略布局的关键因素。
1
CEA架构赋能燃油车型
根据最新签订的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双方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部署在大众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平台,还将集成到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中,实现跨动力形式的平台化应用。
双方研发团队通过深度技术创新,证实了原本为纯电车型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能够有效适配燃油和插电混动平台。这一消息无疑为双方的合作再添一抹亮色,意味着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赋能大众的燃油车型。
其实,大众和小鹏的缘分,从2023年7月就开始。当时大众大手一挥,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每股15美元),持股4.99%成为第三大股东。2024年2月29日,双方达成平台与软件联合开发协议,明确联合开发两款中型智能网联车型。
紧接着,在两个月后的4月17日,合作进一步升级,大众与小鹏再度签署平台层面的合作框架,宣布联合开发适用于大众中国电动车的CEA(China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构,大众派驻上百名工程师团队入驻小鹏汽车办公,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就能量产。
相较此前的合作,此次合作更加紧密和深入,不仅仅是纯电动车型,还有燃油车和插混车,这对于大众和小鹏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于大众而言,在小鹏的助力下,能够加速智驾体系的构建,缩短研发周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小鹏而言,大众的世界级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技术积淀,也能助其提升车辆品质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对于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之间的最新合作,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也表示:“通过将CEA架构延伸至集团强大的燃油车产品矩阵,集团将进一步巩固在传统动力车型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持续优化成本结构。”
2
燃油车智能化反攻
目前汽车行业已经跑步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成为竞争关键。在此背景下,小鹏与大众的合作可谓是给了行业一个强有力的“解药”。2024年,大众品牌向中国市场交付超过220万辆汽车,其中燃油车型占比近九成。随着CEA架构的扩展应用,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燃油车型有望大幅提升智能化表现,进而增加竞争力。
不得不感叹大众汽车真是“识时务者”。作为燃油车领域的佼佼者,大众汽车在全球领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小鹏汽车合作就如同一支强大的军团获得一名能力强大的军师辅佐,通过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大众汽车可以迅速增强其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认知误区:智能化似乎是电动车的专属优势,而燃油车在智能化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下的汽车市场,发现众多传统燃油车正在试图打破这一局限。
比如上汽奥迪推出的全新 A5L Sportback,这款燃油车突破性地搭载了华为乾昆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全球首款实现高阶智驾功能的燃油车型。上汽通用旗下别克品牌与Momenta启动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围绕城区辅助驾驶开拓全新的研发范式,共同推进城区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展与普及。
从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加深,到BBA等豪华车企的智驾突破,再到更多合资品牌积极跟进,表明燃油车正以智能化重新定义自己的市场价值。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开始“报团取暖”,但是否能创造出“1+1>2”的效果还得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后类似大众+小鹏的合作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当前的国内智能化赛道厮杀正猛,市场已然出现洗牌信号。随着大众小鹏合作的持续推进,彼此在技术、供应链、市场等多方面也能实现互补,带来更多市场想象之外,也有助于双方应对日益升级的市场竞争。但合作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双方在技术整合、市场执行和消费者认可这些方面的表现。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