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图片来源:度哥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其收入1159.56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31亿元,同比增长75.4%。
在第二季度,小米交付新车8.13万辆,同比增长197.7%;智能电动汽车的ASP(平均销售单价)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22.86万元/辆上涨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5.37万元/辆,其表示,主要是交付ASP较高的小米SU7 Ultra所致。
交付量以及ASP的增加带动了相关业务的收入增长,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30.3%;经营亏损为3亿元,毛利率为26.4%。
但目前小米的汽车业务仍有一定程度的亏损。在业绩说明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业务二季度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按照当前的势头,有望在下半年单月或单季盈利;但过去三年多投入超300亿元,累计亏损仍巨大,全面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
仍面临交付问题●
2021年3月,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小米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到智能电动车业务中,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同时,小米以全资的形式,对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行开发。
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发布了首款车型小米SU7,售价区间为21.59万元-29.99万元。在整个2024年,小米SU7系列交付量达13.59万辆,小米汽车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2024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328亿元,毛利率18.5%,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
逐季来看,小米汽车的亏损从上市首年就在收窄。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18亿元,到第四季度,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披露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经营亏损为5亿元,未披露其经调整净利润;第二季度,其经营亏损进一步收窄至3亿元。
小米汽车距离实现单季盈利更进一步,但小米汽车仍面临着交付周期长的问题。2025年2月,小米发布了小米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2025年6月,小米发布第二款车型小米YU7,其为纯电中大型SUV,售价25.35-32.99万元。
小米汽车APP显示,SU7标准版的预计交付周期为38-41周;SU7 Pro车型为36-39周交付;SU7 Max车型为34-37周;SU7 Ultra交付时间为9-12周;YU7标准版预计55-58周交付;YU7 Pro车型47-50周交付;YU7 Max车型最快41-44周交付。
资料显示,目前小米已经投产的共有两座工厂,其中北京一期工厂于2024年年初建成投产,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主要生产SU7系列;北京二期工厂于2025年6月中旬竣工,主要生产YU7系列,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两座工厂设计年产能均为15万辆。
6月,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6.35亿元成功竞得北京亦庄新城一块工业用地,其占地48.51万平方米,紧邻小米汽车二期工程项目。此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曾发布相关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在小米汽车一期、二期工厂毗邻处新设工业用地,彼时,外界就猜测这或是小米汽车三期工厂项目。
尽管小米正在加速扩建产能,但交付周期长仍将是小米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面临的问题。
2
竞品扎堆出现●
在小米汽车漫长的交付期下,不少车企都选择争抢锁单用户。
据媒体报道,蔚来、阿维塔和极氪均推出针对已预订包括小米YU7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其中,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
此外,YU7所在的中大型SUV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仅2025年,就有超20款中大型新能源SUV上市。
7月3日,小鹏G7上市,其定位售价19.58-22.58万元。8月13日,小鹏汽车宣布小鹏G7车型的交付量正式突破10000台,并连续3周登顶20-25万级纯电SUV销量冠军。
7月29日,理想i8上市,售价32.18万元-36.98万元;几天后,理想汽车宣布对理想i8进行统一的配置调整,取消Pro和Ultra,仅保留Max版作为标准配置,起售价33.98万元。8月20日启动交付。
7月31日,乐道L90上市,整车购买方案售价26.58-29.98万元,电池租用方案售价17.98-21.38万元。数据显示,上市20天,乐道L90累计交付6400台,稳居大型SUV周销量榜TOP2。
从这些车企公布的销售成绩来看,也将是小米YU7的劲敌。此外、深蓝、吉利银河、智己、问界、智界等都在布局中大型SUV车型。
从小米SU7到小米YU7,小米汽车凭借创始人雷军的个人IP,以及小米品牌的号召力,获得了大量的曝光度。面对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小米也不得不提高销售及推广开支。2024年,小米集团的销售及推广开支254亿元,同比增加32.1%;2025年上半年,其销售及推广开支150亿元,同比增加31.6%。
但汽车行业的竞争始终围绕在产品甚至交付周期上,小米汽车目前的短板之一仍是较长的交付周期,尽管其正在加速布局产能,但在同价位新车密集攻势下,潜在消费者仍有流失的可能,在SU7证明造车能力后,小米能否在YU7上赢得新的胜利呢?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