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DeepSeek火了半年,车企AI路线分化明显:深融者领跑,浅尝者众。
今年的夏天温度好像格外高,汽车市场也“打”得火热,国内各大车企也都公布了上半年销量成绩。当大家都在看产销数据和价格战的时候,半年前汽车行业的AI热潮现在怎么样了?
2025年初,DeepSeek-R1出现让整个行业都很兴奋。很多车企在几天内相继宣布了AI计划,“智能革命”“体验颠覆”这些话好像还在耳边。如今半年过去了,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变革究竟改变了什么?
AI风暴来袭,重构汽车竞争格局
其实DeepSeek-R1来得很是时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白热化,但三电系统说实话差距不大,智能座舱也同质化严重。而随着DeepSeek-R1的到来,AI能力成了车企竞争的关键。短短几天内,主流车企纷纷宣布接入计划,AI浪潮就此开启。
吉利应该算是最早宣布接入AI的车企之一了,星睿AI大模型率先完成深度适配,通过模型蒸馏技术实现车端部署;岚图随后也宣布新车型将搭载深度融合系统;东风则披露全系产品接入进展。此后多家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相继跟进,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方案,全产业链似乎都在努力和AI挂钩。
在DeepSeek之前,其实也有不少AI产品了。但DeepSeek-R1所展示的复杂指令理解能力和场景化推理能力,能为高阶智能驾驶的实现提供新的可能性和路径。资本市场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AI概念车企在单周内的平均股价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7%,这一涨幅远远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
路径分化 深融与浅尝的鸿沟
半年过去,喧嚣渐退。技术真正落地后,不同车企对AI的理解与实践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
功能嵌入型占据大多数,这些车企把DeepSeek当作智能座舱的升级,目的是让语音对话更自然,但这样的技术路线并没有和车辆核心控制链接,更多的是升级了语音助手。这样的“AI上车”能更好地处理“打开空调”这种简单命令,也能回答一些和车无关的问题,但是对“我有点冷但不想直吹风”这种复杂需求还是有些乏力,并没有跳出传统车机交互的框架。或者说得再直白点,其实就是做了一个DeepSeek的接口,用车机自带的语音把DeepSeek的回答念出来而已。
系统融合型车企就做得更深入,比如小鹏G7的Ultra版就通过三颗图灵AI芯片,实现2250TOPS有效算力,并支持本地端VLA+VLM大模型运行。本地大模型系统支持全场景语音控制,用户说“视野前方第三个路口右转后找充电站”这种复杂指令,系统能自己规划路线并预订充电桩。本地运行的视觉语言模型,也让车在没有网络的山里也能识别危险或障碍。
而在这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是利用AI打造生态。广汽集团在打造“AI+智造+运营”的闭环系统,Robotaxi已经跑了超过4000万公里,等于绕地球1000圈;全球首款L4 Robobus已量产,今年将有上百辆在广州运营。此外,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推出了两款产品,试图建立立体智能出行网络。这种技术离线其实已经超过交通工具,大方向是改变未来出行方式。
而吉利的"星睿AI实验室"则在探索出数据驱动新路径,利用合成数据技术,三个月构建了相当真实采集三年的极端场景库。杭州实测显示,搭载该系统的车型通过无标线道路的决策效率提升40%,复杂环岛场景的规划时间缩短至0.8秒。
新势力阵营中,蔚来的"场景引擎"颇具特色。系统通过车内传感器感知用户状态,当检测到驾驶员频繁查看时间,会自动询问"是否预约重要会议?需要导航至最近充电站吗?"。这种预判式服务使NOMI助手月度活跃率创下新高。
未来图景:驶向智能移动新生态
未来,AI与汽车行业的融合将彻底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与产业格局。眼下,这股浪潮才刚刚崭露头角,但其潜力已足以让整个行业为之变色。
自动驾驶领域,AI算法正以惊人的速度迭代。从最初仅能识别简单路况,到如今能精准判断复杂交通场景,车辆的“大脑”越来越聪明。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为这颗“大脑”装上了明亮的“眼睛”与灵敏的“耳朵”。它们共同作用,让L4级别自动驾驶的实现指日可待。想象一下,车辆能在城市中自由穿梭,自动躲避行人、应对突发状况,这不仅减少了人为失误带来的事故,还让交通拥堵成为历史。出行效率的提升,意味着人们能将通勤时间用于休息、工作或其他活动,生活质量也随之飞跃。
汽车内部,智能座舱与人机交互系统正变得无微不至。AI仿佛一位贴心的管家,记住你的喜好,提前调整座椅、温度、播放你爱的音乐。更奇妙的是,语音助手不再机械,它能理解你的语调、揣摩你的心情,流畅地回应你的需求。无论是查询信息还是开个玩笑,它都能接住,让驾驶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乐趣与陪伴。
商业模式也会在未来悄然转变,汽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移动的智能终端。软件与服务成为车企的“摇钱树”,用户为高级驾驶辅助、智能互联等服务付费,车企收入源源不断。数据成为新宝藏,车企挖掘用户喜好,精准推送服务,出行体验更个性化,商业价值也更凸显。或许在未来2-3年的时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转型“AI”公司。
结语
半年时间,年初AI热潮的喧嚣少了,但留下了深刻的产业变化。DeepSeek-R1引发的技术变革,正推动汽车竞争从电动化快速转向智能化。我们看到,领先者不再只做“语音助手”这种简单应用,而是把大模型深度装进车的控制系统,让车能理解环境、自己决策、提供场景服务;更先进的玩家开始建立包含Robotaxi、飞行汽车等的立体出行系统。不同技术路线已经很清楚,数据、算力和闭环系统成为竞争关键。未来,这场AI主导的竞赛,不只是看谁的车厢更智能或自动驾驶级别更高,而是重新定义出行方式——汽车最终会成为能自己思考、不断学习、融入城市的智能体。中国车企在这场决定未来的竞争中,正靠着深入融合和创新生态,抢得重要先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