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车圈传言中的“华为境界”,又有最新动向。
日前,华为与东风DH项目联合高层决策会在武汉举行。据悉,会议围绕DH项目全链条协作展开深入沟通,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加速项目落地,推动华为最新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东风DH项目产品。此前,DH项目中文名与LOGO全民征集活动已先期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汽车集团在“创作指南”中特意提示:“品牌中文名应为2个字,如‘X境’。”为此,业界纷纷猜测新品牌大概率将花落“奕境”。再联想到广汽集团此前公布的“启境”新品牌和五菱宝骏旗下的“华境S”车型,“华为境界”似乎已呼之欲出。
车圈“含华量”高到啥程度?
无论在鸿蒙智行“五界”外还会有几个“境”,当下中国车圈的对华为的趋之若鹜已是不争事实。就目前趋势看,仍将有越来越多车企及其产品争相“拥抱”华为。从后者坚称的“华为不造车”,到诸多车企眼中的“无华为,不造车”,车圈“含华量”究竟有多高?

为了尽可能简单+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最新数据:纵观2025年1-9月国内市场累计销量排名Top10的车企集团,居然全部已经、或曾经与华为建立不同形式/层面的合作关系,包括由后者提供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系统、计算平台、多合一电机等。

可能有人会说:吉利和长城汽车好像没用华为的东西吧?殊不知,在前者旗下目前已并入吉利银河的几何品牌推出G6、M6两款车型时,就曾经搭载鸿蒙座舱;至于后者,最终“搁浅”的沙龙品牌和旗下“机甲龙”轿车本已确定将采用由华为提供的激光雷达与MDC计算平台。

如此看来,之前被视为ICT巨头的华为对汽车行业之“渗透”或许已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多达18家车企/集团与华为建立了不同形式/层面的合作关系,所涉及车型更是难以计数。然而,有了“华为光环”加持,车就一定能好卖吗?
“含华量”真的万能吗?
先看目前华为介入最深的“五界”:今年1-9月,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近34.43万辆。然而,其中仅问界品牌就贡献了超26.36万辆,整体占比近76.57%。至于其它“四界”,交付量相对最高的智界品牌成绩也不到5.92万辆,占比略超16.96%,月均尚不足6575辆。

连重点打造的鸿蒙智行旗下品牌尚且如此“贫富不均”,与华为采用其它合作形式的车企就更是一言难尽。以广汽寄予厚望的“传祺向往”系列为例:传祺向往S7上市八个月累计销量还不到1.17万辆,月均仅1458辆;传祺向往S9乾崑于9月上市,首月仅售出387辆。

显而易见,新车的“含华量”与“高销量”之间还远远不能画上等号。然而,诸多车企及旗下车型与华为的“双向奔赴”却仍然显得“义无反顾”。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现场传出消息:进入2026年后,搭载华为乾崑ADS 5的新车至少将超过80款!

目睹如此“盛景”,圈哥不由得想起了“内卷”的最初含义:当某事某物因竞争氛围而“人人皆有”后,其效果、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大幅削弱,直至最终迹近“人人皆无”。面对诸多以“含华量”为卖点的新车,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难道说,最终又回到“价格”?

《车壹圈》观点:从当初让整个车圈将信将疑的“华为不造车”,到今天诸多车企潜意识中的“无华为,不造车”,有些事情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业界“含华量”不断冲高的背后,除了激烈市场竞争和销量压力催生的恐慌,是否也有几分茫然与盲从?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