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特斯拉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2%,一举结束了特斯拉过往的下滑态势。然而,这份成绩单的另一面,却是一道刺眼的伤口,净利润同比骤降37%,远远低于市场期待。

营收的止跌回稳,或许只是其在战术层面取得的暂时胜利,而利润表的持续下滑,则无情地揭示了这家电动车巨头在战略上所面临的困境。
FSD的上车率、Robotaxi的规划化进度、新产品的预期、Optimus机器人的量产计划……这些曾让资本市场狂欢的概念,却仿佛失去了魔法。
在财报电话会议后,特斯拉的股价更是迎来大跌。
不禁让人疑问,特斯拉的故事为何会在资本市场失效?在股价大跌背后,它究竟面临着哪些核心挑战?
增长焦虑:当神话遇上现实壁垒
要搞懂这些问题,首先要回到特斯拉引以为傲的销量和FSD上。
曾几何时,特斯拉以其颠覆性的产品与令人惊叹的FSD技术所构成的宏伟蓝图,构筑了一个足以让资本市场为之疯狂的成长叙事。
然而,当故事需要更多实质性的业绩来支撑时,其核心引擎却传来了异响。
首先,FSD的商业化之路,正从一条憧憬中的康庄大道,演变为布满技术、监管与商业三重荆棘的崎岖山路。
根据马斯克的想法,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优秀的车企可以根据规模效应,不断降低成本,将车价卖到越来越低,让更多的消费者去迈过购买门槛。
而在迈过购买门槛之后,企业再通过软件技术的购买和订阅,将核心技术推送给消费者,实现二次收费。
这一商业逻辑本身无可挑剔,但随着价格战来临,这一商业逻辑却出现了严重的漏洞。
要知道,在中国汽车市场,大多数车企的辅助驾驶功能基本上都是赠送,就算有收费的现象,也是以限时免费的方式卖给消费者,实际上还是赠送。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会感到疑惑:“大家都在免费,你凭什么收钱?”
其实收钱也并无不可,除非你的辅助驾驶技术鹤立鸡群,比所有人的都好用,但由于技术层面的限制,现如今的辅助驾驶依然停留在“辅助”层面,远远不到“自动”的效果,在封闭道路或特定场景下的完美表现,也并不意味着能够应对全球各地无穷无尽的复杂路况与突发状况。
因此,特斯拉FSD的付费转化率始终在低位徘徊,财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已经有12%的用户付费使用特斯拉FSD。

更为棘手的是,全球各地的监管高墙与公众对于安全伦理的深切担忧,使得FSD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时刻表,始终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是产品方面。在产品阵线上,特斯拉正深刻品尝着“成功路径依赖”所带来的苦涩。Model 3和Model Y这两颗耀眼的双子星,无疑是特斯拉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它们支撑起了特斯拉的万亿市值。
然而,对这两款明星车型的过度依赖,无形中拖慢了产品矩阵多元化的步伐。
财报显示,在2025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总交付量达497099辆,其中Model 3和Model Y的销量达481166辆,同比增长9%。而其他车型,包括Model S、Model X、Cybertruck的交付量却仅为15933辆,并且还出现了同比下滑30%的数据。

以上数据说明,在特斯拉的产品结构中,销量担当依然还是Model 3和Model Y构成的“老一套”产品主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斯拉将推出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车型,也就是减配版,一旦销量顺利铺开,这将是特斯拉改变当前产品结构、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终极武器。
然而,这根救命稻草也不一定好用。面对低门槛的主流消费带,在特斯拉的入门级车型迟迟未能落地的时间段,而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已在此区间布局多款爆款车型,抢占了市场先机。
同时丰田、大众等对手也已建立起完善产品矩阵和成本优势的中低端市场,特斯拉减配版车型面临的将是一场刺刀见红的血腥红海。
它必须在极致的成本控制与特斯拉一贯倡导的创新体验之间,做出艰难的平衡,其前途注定布满挑战。
未来迷航:资本信心的严峻考验
以上增长焦虑,主要是基于特斯拉的现有成熟业务分析。
而在分析特斯拉时,还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马斯克惊人的画饼能力,正是这份能力,才能让华尔街投资者心甘情愿打开钱包,但是随着本次股价大跌,马斯克画的“饼”似乎也没有那么香了。
要知道,除了成熟的汽车业务之外,马斯克依然有两张大饼,也就是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
首先是被马斯克誉为比汽车业务更具潜力的新业务板块——机器人Optimus,在当前的市场中,却显得“远水难解近渴”。
从技术进展看,Optimus虽实现了搬运、装配等基础功能测试,但离商业化应用仍有巨大差距。而按照马斯克的说法,Optimus还能拥有更多功能,甚至重塑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成为一名“顶级外科手术医生”,这也被很多人理解为存在“画饼”嫌疑。
财报中显示,Optimus的第一代生产线正在安装,但根据种种情况来看,这项业务仍处于“概念阶段”,即使量产成功,也需要漫长的市场验证时间,短期内显然无法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依旧可以归类为“大饼”的范畴。
再说说Robotaxi,财报显示,特斯拉即将推出FSD V14监督版,并将Robotaxi FSD模型推送给消费者,并且目前特斯拉已经向美国和加拿大推送了Robotaxi 的iOS APP。
虽然Robotaxi业务正在持续推进,但其大规模落地似乎仍有距离。据了解,目前特斯拉Robotaxi依然是由配备安全员监督的Model Y运行,在技术、法规的限制下,距离真正的无人Robotaxi阶段仍有较大距离,实现商业化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总的来说,FSD上车率不高、新车型被吐槽减配太多,机器人仍未量产,Robotaxi短期难以盈利,这些曾被则本市场视为特斯拉在原有卖车业务外的“第二增长曲线”,资本却在马斯克一次又一次的“画饼”后,变得没那么买账了。
由此可见,现有业务的困境和新技术商业化的漫长等待,使得特斯拉无法在短期内摆脱对传统汽车业务的依赖,而传统业务又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结构失衡等多重挑战。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斯拉都将陷入“旧动能减弱、新动能不足”的转型困境。
尾声
马斯克曾说:“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但在商业现实面前,这一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的盈利模式与可持续的增长动能。特斯拉目前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规模扩张、利润下滑”的短期循环与“技术投入、商业化滞后”的长期矛盾。
若无法打破这一循环、化解这一矛盾,特斯拉的转型之路将愈发艰难。
当然,艰难不意味着失败,尽管眼前的挑战是严峻的,但特斯拉依然有可能在平价车型上施展“点石成金”的魔法,依然有可能凭借Optimus,改变整个世界,只不过,答案要到未来才能揭示。
唯一确定的是,那个仅靠单一故事就能赢得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