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中国,“大众”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信任。
从2008年至今,朗逸家族用650万用户的坚实口碑,书写了一部“国民家轿”的成长史。
而今,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朗逸Pro以8.88万起的限时售价与“油电同智”的硬核实力,再次站在了舞台中央。

奉行实用主义,不做配置“堆料党”
在智电浪潮席卷的当下,优质燃油车的核心竞争力,被聚焦于智能体验不脱节。
显然,上汽大众并不想在这方面让朗逸Pro掉队。它摒弃了配置堆砌的浮躁,以实用化智能为核心,拿出了贴合日常用车场景的Pro级智能座舱。

新车内饰采用了“极简+科技”的设计语言,全液晶仪表和悬浮中控屏都没缺席,这让它看上去有了几分“新能源”的影子。
车机系统和腾讯生态深度绑定,除了地图和音乐外,最直观的优点在于,车载微信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消息收发与通话,配合方向盘专属控制按键,实现“驾驶零分心”。
除此之外,它还融合了科大讯飞、Deepseek的语言大模型,不论是多轮对话还是连续指令,都能轻松应对。

高配车型配备的360°全景影像、IPA全方位智能自动泊车,能够进一步降低新手用户的停车难度。
可以发现,朗逸Pro的智能配置始终围绕提升出行效率展开,没有华而不实的噱头,只有实实在在的便捷。

越级尺寸+空间巧思,全家出行不局促
车身尺寸的全面升级,是朗逸Pro打动家庭用户的关键所在。
新车三围达到了4720/1806/1482mm,轴距为2688mm,全面超越朗逸新锐(长宽高分别为4561/1740/1470mm,轴距2651mm),带来的是标准的A+级的车身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油车很难拿掉的后排中央地板凸起在朗逸Pro这里感知极低,基本告别了中间乘客“劈叉坐”的局促,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拥有舒适坐姿。

与此同时,朗逸Pro的后备厢实力同样亮眼,其容积高达510L,搭配大开口设计,可轻松容纳2个30吋拉杆箱。后排座椅放倒后存储空间将进一步拓展,无论是日常通勤装载零星物件,还是家庭出游收纳随行装备,都能灵活切换、从容应对。
不仅如此,新车还贴心设计了38处人性化储物空间,能够妥善随身小件、日常杂物,把“实用”二字真正落到了每一个细微之处。

大众在国内卖的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愿意聆听消费者的心声,这次朗逸Pro同样对家用需求做出了回应。
针对舒适性与操控性的双重诉求,朗逸Pro首次用上了四轮独立悬架,能够更好地过滤路面颠簸,即使行驶在坑洼路段,车内人员也能感受到不错的舒适性。
再结合历经近百种方案调校、适应中国路况的优秀底盘,朗逸Pro进一步强化了舒适性与操控性的平衡,其车身垂向动态表现柔和舒缓,能有效隔绝路面颠簸,带来越级舒适体验,转向系统响应直接精准,手感细腻顺滑,低速行驶时轻盈灵动,高速状态下沉稳扎实,整个转向过程线性流畅,毫无突兀感。

动力与油耗方面,朗逸Pro升级搭载了EA211 1.5T EVO II净效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低至5.44L,对比朗逸新锐(5.98L)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即使与以省油著称的轩逸(5.94L)相比也更胜一筹,再加上朗逸Pro吃92号粗粮,在用车成本这一块,依旧契合它“国民家轿”的定位。

朗逸能常年稳居畅销榜单前列,“德系品质”的深厚积淀是关键。
这份品质既源于核心三大件的稳定耐用,更传承了德系车一脉相承的安全基因。而朗逸Pro在此基础上全面升级,比如全车高强度及以上钢材占比高达 81%,全车至高配备7安全气囊,更新增中央气囊,为全车人员带来全方位无死角的柔性防护。

在制造工艺上,朗逸 Pro同样秉持艺匠级标准打造,冲压零部件的精度误差控制在0.2mm级,融合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德系先进技术,让车辆的防腐性能与耐用性实现双重提升。
此外,朗逸Pro还历经多重极限验证,从极寒极地的环境测试,到极限工况下的雨淋考验,再到极端路况的耐久试炼,每一项测试都只为确保车辆在整个用车生命周期中,始终保持稳定性能与细腻质感,这是它作为“国民家轿”的长期主义之道。

写在最后
即便在新能源飞速发展的今天,市面上依旧有半数左右的燃油车用户。
朗逸Pro的出现,正是上汽大众对这部分用户需求的坚定回应——不以能源形式划界,而是以用户体验定标。
从超650万家庭的口碑积淀,到这次智能、空间、驾控、品质的多重越级,朗逸Pro用实力证明了,燃油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准洞察用户需求的同时,将每一项配置都转化为实际价值。
对于追求皮实耐用、省心实用、智能好用的家庭用户而言,这款8.88万起售的国民家轿,无疑会成为10万级燃油车市场的更优解,也必将延续朗逸家族的销量传奇。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