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平台造车作为当下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厂家也推出了自家的平台,从而赋能旗下产品拥有更优异的性能、更低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车企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以及控制权。
而作为越野车领域的老炮品牌,北京越野也拿出了“积木平台”,首款车型BJ60也将其作为营销卖点大肆宣传。但当我将BJ60与其他标榜平台化、模块化的产品进行对比时,却发现北京越野的跟风很有可能并非与时俱进,而是借机卖弄概念,以掩盖造车积累的长期缺位。
首先是动力链的自主可控。能拿得出自有平台的车企,基本都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产品,变速箱也往往有所布局。放眼硬派越野的几家大品牌,要么有着独步天下的柴油机技术,要么背靠庞大的乘用车技术储备,稍加改造也可以通用。
而一家有着六十余年建厂历史的越野车企,时至今日却根本没有为战略车型BJ60,匹配一套自主研发的动力总成,而是去找沈阳航天三菱采购代号4K31TD的2.0T发动机。要知道在当今的中国车坛,沈阳航天三菱虽然是一众自主品牌起步发展的动力来源,然而但凡有心坚持自主研发,后面都很少继续合作。
还没完,变速箱也没有自研的技术储备,而是直接找到ZF采埃孚采购8AT变速箱,这也意味着动力链的两大核心基本都有被受制于人的风险。这样的技术实力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而这样的窘境对于北京越野来说,也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了。
其次是架构基础的工程实力。BJ60的积木平台,从一开始就大胆采用四轮独立悬架+非承载式底盘的组合,但凡对越野车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这样的设计压根就没把正经越野放在眼里。这一结构的上限,顶多是应对一些路况复杂的半铺装路面,越障攀爬能力基本和城市SUV无异。
然而梯形车架本身的扭转刚度又不如承载式车身的高强度底盘,这又会导致操控性表现相当拉胯,高重心还会导致极限操控危险性陡增。最终结果便是失去了越野长板,又补不上操控短板,只能勉强保住舒适性以笼络家庭用户。但就冲着BJ60低调上市,还不搞媒体试驾的操作,八成是因为厂商对自己产品的打磨也没多大信心吧。
至于BJ60其他方面的表现,老实说没有什么特别高的预期了。毕竟平台作为一台车的母体,如果从一开始就没能做到更高的下限,那么指望厂商后期优化出一个更高的上限只会是异想天开。国内这么多脚踏实地修炼内功的好车企,中间却多了一个卖弄概念,顺势推销产品的混子,如果还能因此获得好的销量,就会让人着实费解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