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前不久,一桩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进入了大众视野,该案被称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此案战线之长、索赔金额之巨都是引人注目的焦点。
历时六年,吉利诉威马侵犯汽车底盘秘密案迎来终审落槌。最高人民法院裁定威马非法获取并使用了吉利有关电动汽车底盘的全部技术秘密,最终判决威马赔偿吉利汽车6.4亿元。这一金额创下了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的历史新高,这场官司也成了压死威马的最后一根稻草。威马汽车这颗行业新星为何如流星般只闪耀片刻呢?这还得从威马的发展历程说起。
威马汽车自2015年成立,便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凭借其创始人沈晖在汽车行业的深厚背景以及极快的“研发速度”,威马成为了首个交付量产产品的新势力车企。获得了不少消费者信赖,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跟当时的“蔚小理”并称“新势力F4”。在新势力其他品牌都卷向高端车型时,威马首款量产车EX5价格就很平价,走亲民路线。
威马EX5上市后,一度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连续数月位列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榜首。就在这时候,威马却换了电池供应商,由原来宁德时代一家,变成了宁德加一众小供应商,电池质量一路下滑。2020年到2021年,威马至少发生了10起自燃事故,物理意义上火了。
在事故发生以后,威马也没想着彻底解决问题,而是另辟蹊径,为了不让更多车辆发生自燃,直接选择“帮助”车主锁电。实际上就是暗地里降低了电池电压,这样处理之后,车辆续航直接砍半,也从源头掐断了电池自燃概率。当时这事儿还一度上了广州315晚会,但是最后也闹了个不了了之。就这样,随着自身存在的问题显现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威马汽车逐渐失去了先发优势。销量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这还不是威马的致命伤。
在创业早期威马的自建工厂,既是威马进军造车的敲门砖,又是威马失败的绊马索。彼时“蔚小理”都选择用代工的方式造车,但沈总一再坚持自建工厂。但是开局就是重资产的打法,只适用于传统车厂,并不适用技术积累不足的造车新势力。威马两个工厂只建起来就花了近一半的资金,又买了相关生产资质,直接导致威马无法持续投入研发。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分别约占同期总收入的50.7%、37.1%及20.7%。三年研发开支合计28.66亿元,和“蔚小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没研发也就没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平庸是威马的关键词,说的就是他连自己的核心优势都找不出来,这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企业定位上,蔚小理都有自己的关键词。蔚来汽车依靠贴心的服务增强了用户黏性,小鹏汽车给自己打上了智能研发的标签,理想汽车则是主打冰箱大彩电,开辟出属于理想的市场。相比之下,威马汽车品牌定位并不明确,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个性化标签,就连造型都是平庸的。
之前,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被曝出已经逃往海外,开始新生活。前不久,沈晖通过相关媒体针对车主问题回应称:”自己一直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奔波,寻找合作机会引入新投资人,威马绝不会躺平,更不会存在公司创始人跑路海外的情况。”
自从威马汽车陷入经营危机后,车主们面临着“一地鸡毛”的问题。不少车主向汽车门网投诉称,最让他们感到困扰的,是到4S店维修发现缺乏零部件,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修理,汽车后续保养成为难题等。一位威马EX5车主说,“去年,我这辆车的大灯被撞裂了,去4S店维修迟迟调不到配件,最后只能将就着用。从此我开车上路相当小心,生怕再被撞坏了,到时只能望车兴叹。”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威马年销量分别为1.68万辆、2.25万辆、4.41万辆和2.94万辆,合计11.28万辆。这意味着,有超11万名车主,正面临着质保难、维修贵、保养难的困境。他们该怎么解决自己的用车问题?“危马”该怎么办?
总体来看,威马汽车的发展历程起伏伏伏,归根到底步子迈得太大,战线拉的太长,还没有新势力该有的特点和内涵。威马汽车的故事仿佛在说,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隐藏着残酷的淘汰赛。威马已经落幕,谁能一路凯歌?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