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新能源车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稳固,传统车企转型开始收获成果,新势力则面临着进一步的分化。
文 /《汽车人》张敏
开局即冲锋。2025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尽管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部分车企已抢先发布了1月份的销售数据。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窥见2025年的整体趋势:新能源车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传统车企的转型初见成效,而新势力则面临着进一步的分化。
传统车企转型突围
今年1月,比亚迪以单月30.05万辆的销量(乘用车29.64万辆)持续领跑,47.5%的同比增长率验证了其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优势。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海外市场以6.63万辆销量,实现83.4%的爆发式增长。
比亚迪的成功得益于其技术红利持续释放。DM-i超级混动与e平台的持续迭代,使其在15万-30万元主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比亚迪超级混动的销量证明,目前市场已经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筛选出主流混动方案,那就是P1+P3插混构型。
同时,高端品牌仰望U8单月交付破万,成功打入百万级豪华车市场,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在海外市场,比亚迪在泰国、巴西等地的生产基地逐步投产,构建起“本地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球化体系,为海外扩张奠定基础。
仅次于比亚迪,吉利汽车1月以26.67万辆的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5.4%(12.1万辆),同比增长84%的电动化速度远超行业均值。其中,极氪品牌1.19万辆的交付量虽未达预期,但领克品牌3万辆的稳健表现,印证了“多品牌+全域电动化”战略的有效性。
而吉利集团旗下主流品牌,吉利品牌1月销量为224718辆,环比增长超43%,同比增长超30%。爆款车型吉利银河系列1月销量为93545辆,同比增长超134%。传统燃油赛道,中国星旗下星瑞和星越L分别稳居中国品牌A级燃油轿车、全品牌燃油SUV销量榜第一。
在奇瑞集团1月22.43万辆的销量中,捷途5.82万辆、iCAR 7853辆、智界1.3万辆的数据,揭示出三条转型路径。精耕燃油车:奇瑞品牌12.95万辆的基盘,依托鲲鹏动力+雄狮智云延续燃油车生命力;新能源独立突围:iCAR以“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车”定位抢占细分市场;智界品牌依托华为HI模式,在智能电动赛道实现快速上量。
如果说吉利与奇瑞的成功彰显了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并进的成功,那么长城1月数据则体现了细分市场争夺战中差异化生存法则。
长城汽车1月8.09万辆的销量中,方盒子车型占比43.3%(3.5万辆),验证硬派越野电动化路线的可行性;海外市场2.8万辆、同比暴增350%的数据,展现“品类创新+区域深耕”策略的成功。
长安汽车还没有发布1月销量。长安汽车2024年累计销量达268.38万辆,同比增长5.12%。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达222.65万辆,占比达82.96%。其中,自主乘用车销量166.83万辆,海外销量53.62万辆。新能源汽车方面,2024年12月,销量为9.13万辆,全年累计销量73.46万辆。
作为重庆汽车产业的顶流车企,长安汽车在刚刚过去的除夕,登上了央视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向全国人民拜年,成为了春节期间存在感最强的车企。
新势力继续分化
新势力车企1月的销量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小鹏汽车以3.04万辆的交付量,实现268%的同比增长。MONA M03连续两月交付超1.5万辆,验证了其“科技平权”战略的成功。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开通城市突破200城,进一步巩固了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壁垒。
理想汽车1月交付2.99万辆,同比下滑3.97%,成为新势力中唯一负增长者。理想L系列产品进入生命周期末端,叠加MEGA系列产能爬坡缓慢,凸显纯电产品线布局滞后的风险。
零跑与深蓝1月分别以2.52万、2.46万辆销量,实现105%、34%的同比增长,证明15万-20万元市场的增长潜力。零跑CTC 2.0技术降本增效,深蓝超级增程技术迭代,成为热销关键。某种意义上,深蓝并非典型的新势力,新势力容易踩的坑,深蓝都有点踏雪无痕的感觉。2022年才成立的深蓝品牌,2024年底就举行了第40万辆产品下线仪式。
小米汽车的表现同样抢眼,1月交付超2万辆,SU7连续4个月交付破2万辆,全年30万辆的目标彰显了其野心。小米通过手机-汽车-家居生态的协同效应,构建起强大的用户粘性。
埃安1月销量1.44万辆、同比下滑42%,其依赖B端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呈现。不过随着埃安2025年正式进入插混、增程市场,销量有待逆转。春节前,广汽集团对旗下自主品牌的营销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昊铂承担着广汽品牌高端化的使命,在白热化技术军备竞赛中,其智驾水平影响着品牌高端化的科技成色。
蔚来则通过NIO+ONVO(乐道)双品牌策略,1月交付1.39万辆。其中乐道品牌5912辆的成绩,验证了其大众市场子品牌策略的可行性。
对于新势力而言,技术长板决定生死。在能源生态的打造中,蔚来第四代换电站支持800V超充,特斯拉V4超充桩落地加速,补能效率是电动品牌胜负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在智能驾驶上,华为ADS 4.0、小鹏XNGP 5.0陆续推送,城市NOA逐步进入“纯视觉vs激光雷达”路线之争。
华为赋能效应显现
2025年1月,华为在汽车行业的赋能效应通过鸿蒙智行、阿维塔、岚图等品牌的销量数据得到了充分体现。
鸿蒙智行1月交付新车34987辆,同比增长4%。其中,问界M9以12483辆的销量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冠军,问界新M7交付8443辆,智界R7交付11420辆。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华为ADS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的强大赋能。
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市场的成功,证明了华为技术赋能能够支撑高端品牌的溢价能力。
阿维塔1月销量8826辆,同比增长超25%。作为华为HI模式的代表,阿维塔的成功验证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潜力。阿维塔11搭载的华为ADS 3.0系统和鸿蒙座舱,实现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和沉浸式交互体验。
用户调研显示,超过70%的购车者将智能驾驶能力作为首选因素。阿维塔凭借华为技术的加持,在30万-40万元高端电动市场找到了差异化定位。
同样为高端品牌,岚图1月销量8009辆,同比增长14%。作为东风集团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岚图在华为技术的赋能下,正在加速品牌重塑。岚图与华为合作,在全新岚图梦想家上搭载乾崑智驾ADS 3.0+最新一代鸿蒙座舱,不仅实现了城区NOA,还在端到端的技术竞争中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华为技术的加持,帮助岚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梦想家是华为在四界之外,携手主机厂推出的爆款车型,其在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同时单车均价最高。岚图梦想家在40万元以上市场的销量稳步增长,证明了华为赋能对品牌高端化的推动作用。
华为凭借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鸿蒙智行、阿维塔和岚图的表现,不仅验证了华为技术赋能的商业价值,也揭示了其在汽车产业链中的独特定位。
不久前,广汽与华为也宣布携手,2025年发布多款合作车型,多个品牌合计将推出超过9款的全新车型,前景令人期待。
在政策驱动、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的三重作用下,汽车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迁。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临界点,市场正从“电动化替代”转向“智能化升级”。
销量数字背后是技术储备、生态构建与全球布局的全面较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11个月,行业或将见证更多跨界整合、技术突破与残酷出局。【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