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大年初七(2月4日),春节假期尚未结束,广汽集团一纸公告开启蛇年“进击”模式。
曾庆洪到龄退休,辞去集团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一如外界预测般接棒,掌舵广汽集团。
关于此次人事调整的第六届董事会第80次会议举行时间,是在更早的2月3日,广汽毫不掩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而当下空前严峻的竞争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广汽进一步改革焕新。
说到这里,我们并不是在否定广汽前任董事长曾庆洪的功绩,事实上,他为广汽这艘大船在智电航道乘风破浪准备好了充足的粮草与弹药。
敢说敢做的曾庆洪,留下了什么?
提到曾庆洪,很多人都记得他去年在重庆论坛上的“仗义执言”。
“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
“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什么?盈利,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交税、就业......现在广大车企裁员裁了多少?”
他说出了很多车企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也扛下了舆论炮轰的火力。
而曾庆洪的直言不讳,也体现在更早之前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那时疫情尚未结束,整个汽车行业处于“缺芯贵电”困境,他率先站出来“抗议”:“动力电池占了一部车的60%成本,那我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客观来说,曾庆洪是一个低调的人,在很多车企一把手下场直播或在社交平台活跃的时候,他几近隐身,除了重要场合,很少公开露面或发言,年轻一代的社会大众大多只记得他的“敢说”,而更早一辈的人,很清楚他不止“敢说”,而且“敢做”。
1999年,广州标致重组为广州本田,曾庆洪临危受命,担任广州本田党委书记、董事、执行副总经理,作为中方负责人,他需要做的是,在没有任何参考经验的合资初时代,让广州本田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并迸发强大动力,向上托举广汽集团。
从结果来看,曾庆洪当初填写的答卷是可以打高分的,广汽本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强势合资车企的代表。这里我们不再细说他为广本体系建设所采取的各项行之有效的策略,仅列举一个可奉为经典的案例——让雅阁成为爆款。
彼时私人汽车保有量还很少,中高级合资车更是高不可攀,雅阁即使加价数万也十分抢手,而在第六代雅阁上市之际,曾庆洪主导新车官降4万,一举重塑当时中高级轿车的定价体系,开启雅阁制霸国内B级车市场的传奇篇章。
此后数年,曾庆洪又通过本土化创新、精益管理、精准营销等一系列策略,使雅阁在销量、保值率、产品体验、身份象征等方面充分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进一步夯实雅阁在B级车市场的霸主地位。
时至今日,即使智电浪潮让中国车市重新洗牌,但雅阁仍是很多人绕不过的重要选择。
从1979年加入广汽集团前身广州客车厂,到2005年担任广汽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2016年担任董事长,再到2025年2月退休,总的来说,曾庆洪为广汽奉献了超45年,他见证、参与并领导了广汽从负债30亿、年产销不足1万辆、营收仅11.54亿,到世界500强(最高165名)、产销超250万辆、营收1287.57亿元(2023年)的蜕变。
而聚焦曾庆洪执掌广汽的九年时间,可以发现,在中国汽车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赢赛道”的剧变期,他为广汽角逐智电赛道积蓄了充沛的“技术电能”与“战略动能”。
不断提高的研发强度、领先行业的前瞻思维、积极求变的创新态度,让广汽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自主可控+开放共生”技术矩阵。截至目前,广汽累计研发投入超数百亿元,拥有一支近6000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手握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弹匣电池、超级快充、夸克电驱技术、第三代星灵电子电气架构EEA3.0、2026年装车的固态电池、无图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并打造了涵盖锂矿资源、芯片、充换电与回收、出行服务等在内的万亿级产业生态圈。
这些宝贵的“资产”,都为广汽在冯兴亚时代再次腾飞奠定扎实基础。
到炮火一线的冯兴亚,能做什么?
是的,目前广汽正处于腾飞前的深蹲蓄势状态。
2024年,广汽集团全年销量200.3万辆,同比下滑20.04%,净利润预计为8亿-12亿元,同比降低72.91%-81.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亿到-47亿,系20年来首次亏损。
在智电浪潮席卷的时代,一切游戏规则生变,大厂转型普遍遭遇惊涛骇浪,尤其是国企,转型过程更为盘根错节。
曾庆洪并未扩散困难带来的焦虑,2024广州车展前,他表示,“广汽集团当前的困难就像是一次感冒发烧,每个人都会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提高免疫力。”
而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在于“自我改革”。“广汽坚持吃改革饭,走改革路”,曾庆洪强调。
紧接着,在车展开幕日上,广汽三年“番禺行动”正式发布,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冲破200万辆大关。
这一愿景的达成,涉及从技术到产品,从国内到国外,从组织到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整体规划的制定,应该也可以算是曾冯组合任内最后一次倾力合作。
如今,冯兴亚接过掌舵权,将承接曾庆洪时代的各项“资产”,带领广汽这艘巨轮驶向未来。
事实上,作为曾庆洪时代的总经理,冯兴亚深度参与并主导了广汽此前各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从经验、能力以及改革态度来看,他都是最好的接任者。
自2004年12月加入广汽后,冯兴亚先后担任广丰销售部副部长、副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董事、广汽三菱董事、广汽集团副总经理、董事等职务,在2016年担任集团总经理,在销售端、市场端、管理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应对能力,换句话说,广汽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他都很清楚。
“番禺行动”其实就是广汽拉长长板、补足短板的自我革新。
从目标来看,“番禺行动”可以粗浅地视为广汽自主品牌壮大计划。为了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管理,广汽将总部从繁华的珠江新城CBD搬至番禺区,据悉,新总部与传祺工厂、埃安工厂、广丰、广本的距离都不远,除此之外,其周围也遍布诸多零部件厂。
总部搬迁背后的逻辑变化是,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从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直白来说便是就近管理,不再放养。
冯兴亚对此表示,“我们搬过去,就是到听得到炮火的一线去,才能更好地做决策。”
与总部搬迁同步进行的是新成立三个部门,分别是产品本部、财务部、采购部,三者的共同特征是“统管”,以便于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效应。三大自主品牌营销业务大整合的逻辑也是资源共享,有的放矢。
未来三年,广汽自主品牌将有22款搭载同级领先技术的产品进入市场,其中传祺将深度绑定华为,在中高级SUV、MPV、轿车领域推出重磅产品,且均搭载华为高阶智驾;埃安、昊铂将大举进军增程赛道,以出色的能耗、续航、驾驶体验攻城略地。
除此之外,广汽与华为合作的全新项目——GH项目,也将在不久后落地,首款产品定位 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型。
1月14日,冯兴亚公开透露该项目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华为车BU与广汽双方团队已经开始联合办公,致力于推进新车型的开发等工作。
除了借助华为强大的智驾实力与行业号召力赋能自主品牌发展以外,广汽自身从未放弃对跻身全球智驾第一阵营的追求,其自研的第三代星灵电子电气架构EEA3.0将成为重要引擎,推动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端云一体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系统在2025智驾大战中保持领先优势。
而面向2026年,广汽计划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2027年则是L4级自动驾驶。
对于“无人驾驶是不是期货”这一行业热议的话题,冯兴亚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驾驶技术不是期货而是现货,广汽将向着无人驾驶的目标迈进,沿途下蛋,成熟一个量产搭载一个,通过步步领先,确保最终领先。”秉持这一理念,广汽在智驾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近年来广汽海外拓展屡传捷报,2024年累计出口汽车 12.7 万辆,同比增长 67.6%,目前已经建成马来西亚工厂、泰国工厂,印尼工厂也将在今年年初竣工投产。
随着海外主力工厂陆续服役,以及强势产品的布局与渗透,广汽力争在2027年达成出口50万辆里程碑,着力挖掘第二增长线的含金量。
“番禺行动”的大自主战略并非弃合资不顾。作为广汽长期的利润奶牛,广汽有今天的技术积累、制造体系、发展规模,广丰与广本功不可没。然而,变化莫测的智电时代,让一众老牌开始失速,经过几年行业跌宕,仍在牌桌上的合资车企,也逐渐探索出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之道。
尤其步入2025年,广丰与广本将率先找到与合资2.0时代合拍的发展步调,前者将凭借集高阶智驾、大空间、高颜值于一身的铂智3X打响反攻战,后者围绕安全、好开、驾趣这一大前提,推出W架构,并基于此在3年内推出3款以上纯电产品。
如何壮大自主、复兴合资、拓宽海外,事关广汽能否再次腾飞,也是冯兴亚接棒后面临的三大主要命题。
不知是否是巧合,冯兴亚的汽车生涯从广丰启航,在担任集团总经理期间,又兼任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国际的董事长,这些经历都与他如今要解决的问题息息相关,摆在冯兴亚面前的是一条既熟悉又陌生,机遇与挑战加倍的道路,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愿意相信他能再造一个“新广汽”。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