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月9日傍晚,东风、长安多家上市公司几乎同步发布公告,披露其间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事项。消息一出,业内哗然——中国汽车央企版图,或迎来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受此消息影响,2月10日,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开盘立刻“一字涨停”。港股东风集团以大涨80%开盘,收盘只涨26%,而长安汽车也只涨5个点。这直接说明这次的东风长安整合,来得突然,分歧也大。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组消息,不仅仅是外界,双方的高层似乎都颇感意外。
有资深业内人士称,在2月9日举行的长安智能化战略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讲话后便频繁出入会场;甚至在发布会结束后的几分钟之内,所有长安的高管便已“消失”,说明事发突然。
就在今天,有自媒体更是透露,此次东风与长安的“前后脚”实则空穴来风。事关在2月7日北京的“高级别会议上”,一直被盛传的“一汽东风长安”三大集团重组已顺利过会。于是才有两天后东风跟长安的这两则公告。
在功夫汽车看来,2月7日的“高级别会议”已完成审批,2月9日公告同步发布,整个流程极为迅速,说明这一重组不仅有着明确的政策导向,更有高层强力推动。
不过,最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如果“一汽+东风+长安”方案已通过,为什么目前只有东风和长安宣布筹划重组?一汽为何仍保持沉默?
随着更多内幕浮出水面,武汉东风为何主导此次重组?未来一汽是否会加入?这场整合的最终格局会如何演变?这一系列的问题惹人深思。
(1)东风主导,重组早有伏笔?
针对重组后的细节,目前东风和长安都“三缄其口”,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不过据媒体爆料,新重组后的汽车集团或将由东风系的高管为主导。
例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将担任新集团的董事长,而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则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平以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分别担任。
当然,人员调整和任命还需等待重组的最终确认版方案出炉,但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在这次整合中由东风而非长安扮演了主导角色实则不难理解。
首先,从企业层级来看,东风汽车集团的行政级别高于长安汽车。东风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央企,而长安汽车虽然是央企控股,但母公司兵器装备集团的业务远不止汽车,更多是军工与机械制造。相比之下,东风更专注于汽车产业,资源也更加集中。
其次,从政策信号来看,东风近几年在央企改革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023年,国资委发布的央企品牌影响力榜单中,东风排名汽车行业第一,甚至超过了一汽与上汽。而在国资委2024年年初的会议上,东风集团也是被重点提及需要强化新能源业务的企业之一。
再者,如果回溯过去几年的人事变动,也能发现一些线索。
2023年3月,杨青全面主持东风,并在10月正式出任董事长;
2024年3月,周治平从一汽调任东风总经理,而他是唯一一个在长安、一汽、东风都工作过的高管,显然是为整合铺路;
2024年1月,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被调任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虽然仍管理长安汽车,但已经进入更高层级管理团队,这也被解读为整合的前奏。
可以说,从高管布局到政策风向,东风主导重组的可能性,早已埋下伏笔。
事实上,在功夫汽车看来,此次东风主导的还有一个关键或许是“区域性经济因素”的存在。
东风汽车在湖北的产业链布局完整,武汉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力图强化自身在中国汽车版图中的地位。最近盛传小米汽车第三工厂即将落户武汉的消息被传得有板有眼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东风成为新集团的“核心”,武汉有可能成为新的央企汽车总部基地,进一步提升其汽车产业影响力。
(2)一汽为何缺席?或为分阶段整合
尽管传闻中的“一汽+东风+长安”整合方案已经在高层会议上获得通过,但此次公告中却迟迟未见一汽的身影,这背后或许涉及地方利益、品牌架构及央企整合策略的多重考量。
首先,一汽总部位于长春,吉林省对其依赖极深,尤其是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及红旗品牌均是地方经济的核心支柱。
一汽的合并不仅关乎企业自身,更涉及吉林省的财政收入、就业结构及产业链稳定,若吉林省尚未与国资委就未来定位达成一致,那么一汽的暂缓加入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与东风和长安相比,一汽的品牌矩阵更庞杂,包括红旗、高端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商用车(如一汽解放)等,其体量远超长安,管理架构和品牌整合的难度更大。
直接将一汽并入东风+长安的框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品牌冲突和运营管理挑战,因此,或许需要先让东风和长安的整合跑通框架,再为一汽的后续并入提供合理路径。
此外,国资委在央企整合上的一贯策略往往是先进行业务协同,逐步完成资本整合。“东风+长安”的合并,可能只是第一阶段,未来若整合顺利,不排除国资委推动一汽的加入,最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汽车集团”,形成足以挑战丰田、大众等国际巨头的汽车央企巨头。
(3)重组的真正目标:做大还是做强?
东风与长安的合并,并不仅仅是一次规模扩张的资产整合,更深层次的目标是通过资源优化,在新能源、智能化等关键领域构建更强的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格局的变化和行业挑战。
当前,比亚迪已在新能源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特斯拉也在不断深化其在华布局。相比之下,东风与长安虽然各自拥有岚图、猛士、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但整体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此次整合,能否促使双方在技术研发、供应链协同、电池及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形成合力,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矩阵,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果这次重组最终落地,“东风+长安”的合并后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超越比亚迪和上汽,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车企。
但规模的叠加,并不等于竞争力的提升。在功夫汽车看来,更核心问题在于:
· 两者如何整合新能源业务?东风的岚图、猛士,长安的深蓝、阿维塔,在市场上的品牌定位是否会有调整?
· 合资业务如何梳理?长安的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的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如何进行管理整合?
· 供应链和研发如何协同?两家企业的供应链布局和研发体系如何优化,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重组的目标,可能并不仅仅是“做大”,而是要通过资本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如果整合顺利,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汽车集团,类似大众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共存的模式。
事实上,国资委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喊话”央企汽车加速整合,要求在新能源领域尽快迎头赶上比亚迪、特斯拉,并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专业化整合与并购重组。
从2023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排名》,到2024年初国资委调整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政策,一系列政策导向似乎都在为央企汽车的大整合铺路。
在今年1月中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就曾表示,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提升中央企业在重要行业产业中的地位作用,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优势资源,减少行业内卷,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三是进一步强化整合融合,推动从资产合向业务合、人心合、文化合转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换言之,这次东风+长安的重组,不仅是规模上的扩张,更是央企汽车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标志性事件。
从国资委的表态可以看出,这次整合的核心目标并非仅仅做大,而是要实现从资产合并向业务融合的真正转变,实现从“做大”向“做强”的跃迁。
(4)功夫拍案
这次的东风长安整合,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资本操作,而是一场中国汽车央企前所未有的战略调整。如果后续一汽加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将彻底改写,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挑战丰田、大众的“国家队”汽车超级巨头。
然而,合并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提高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如何在新能源时代立足全球。这不仅仅是企业的转型,更是国家汽车产业战略的一次大考。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