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新能源汽车市场众所周知,“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随着2025年春节假期的结束,也拉开了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车企巨头之一的比亚迪,在2025年2月10日发布的“全民智驾”战略中,宣布7万元及以上车型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系统,并推出21款新车覆盖7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这一“加配不加价”的策略,仿佛重现了24年初比亚迪推出“油电同价”“电比油低”策略,从而一举掀桌的场面。
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技术矩阵(DiPilot 100/300/600)分层适配不同车型,将原本仅高端车型配备的智能驾驶功能(如高速领航HNOA、代客泊车AVP、全速域AEB等)下探至7万级市场。包括在售价格最为亲民的海鸥,智驾版同样支持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功能,打破了“智驾=高价”的行业潜规则,将安全配置从“豪华专属”变为“基础权利”,旨在降低因疲劳驾驶导致人为失误继而产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销售巨头,是有这样的实力与底气的:比亚迪依托440万台L2+级智驾车型积累的行驶数据,能够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近5000名智驾工程师团队的全栈自研能力,以及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可以大幅降低硬件成本。比如最接地气的天神之眼C采用纯视觉方案,“三目摄像头+5R12V感知硬件”替代部分激光雷达功能,通过比亚迪的软硬件垂直整合及全栈自研,成本仅4000元左右,而传统方案则普遍成本过万元。这种“技术-规模”的正向循环,使得比亚迪能以更低成本实现高阶智驾普及。
但是笔者认为,比亚迪此次“加配不加价,全民用智驾”的策略,除了可以巩固比亚迪自身的市场地位,提高其市占率之外,更深重的影响在于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转型。当7万元的车子都可以拥有智能驾驶,传统的“价格下探”政策已经不再起作用,取而代之的将会是“配置上升”,车企竞争焦点将从“谁的智驾更便宜”转向“谁的算法更懂中国路况”,如果非要类比,就类似手机行业从当初的“拼硬件参数”→“拼操作系统优化”的转型,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无异于一次技术革命。另外将智驾方案到7万元的汽车市场,无疑于用价格杠杆撬动下沉市场的智能化升级,以后没有智驾方案的新能源车,即便在下沉市场,也将失去竞争力。最后可以想见,当数百万辆比亚迪智驾车辆上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就成为了必然,例如会要求高速公路龙门架增加高精度定位信标,或城市交通信号灯支持V2X通信,以提升纯视觉方案的可靠性等,从而推动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
总之,在笔者看来,比亚迪此番的策略不仅是商业范畴的竞争,更像是在回答“未来汽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当智能驾驶成为基础配置,汽车将从“移动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其价值衡量标准将彻底转向数据采集量、算法迭代速度、生态开放程度等数字维度。这场变革或将比十年前的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更加深远。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