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国内车市开年首月,吉利汽车以23.99万辆的零售销量登顶自主品牌冠军,旗下博越家族以单月26434辆的亮眼表现成为关键引擎。值得关注的是,三款吉利SUV车型集体冲入当月SUV销量榜前五,直面合资品牌的传统势力范围,展现中国品牌在主流市场的强势突破。
“入门即顶配”击穿价值底线 8155芯片成标配
在竞争最激烈的8万-15万元SUV市场,新博越以8.58万元的起售价,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540°全景影像、主驾电动座椅等配置,直接将智能科技门槛拉至新低。对比同价位合资车型仍普遍采用织物座椅、机械仪表和低算力车机,这种“技术平权”策略迅速点燃市场热情。终端调研显示,超七成消费者将“同级最高智能化水平”列为选购博越的核心理由。
更高阶的博越L则依托CMA架构,在智能化赛道发起“升维打击”:顶配车型搭载的NOA高阶智驾系统可实现高速自动变道、智能避障,配合头枕音响打造的“驾乘分区声场”,其技术指标已对标新势力30万元级产品。汽车产业分析师指出:“当合资品牌还在为是否标配倒车雷达争论时,吉利已用8155芯片和L2级智驾重写游戏规则。”
三重补贴激活下沉市场 单月销量同比激增180%
面对春节前购车高峰,吉利精准推出“以旧换新至高补贴1.2万元+国家购置税补贴1.5万元+金融免息”政策组合拳,将新博越的实际购车门槛下探至6万元区间。这一策略在下沉市场引发连锁反应——数据显示,博越家族1月销量同比暴涨180%,其中三四线城市贡献占比达47%,县域市场展厅客流量环比激增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售价10.37万元起的博越L单月斩获21839辆销量,其中65%用户选择了搭载NOA智驾系统的中高配车型。吉利销售体系负责人透露:“消费者不再满足基础功能,而是要求‘人无我有’的越级体验。”这种需求升级趋势,恰好暴露了本田CR-V、大众途观L等合资竞品的短板——同等预算下,合资车型往往仅提供织物座椅、手动空调等基础配置。
轴距、动力、油耗三重碾压 合资技术光环褪色
在决定家庭用户选择的核心指标上,博越家族展现出对合资竞品的全面压制。博越L的2777mm轴距比主流合资紧凑型SUV长出70mm以上,1.5T发动机功率达133kW,较同级合资车型普遍110kW左右的输出高出20%,WLTC综合油耗却低至6.3L/100km。这种“空间更大、动力更强、油耗更低”的反差,正在加速瓦解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的技术迷信。
乘联会数据显示,博越L所在的12万-15万元价格带,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58%下滑至2025年1月的41%。“中国品牌用更高的配置效率和更快的技术迭代,正在重构价值标准。”行业观察人士评论称。
燃油车反击战:CMA架构赋能“技术长板”
尽管新能源浪潮席卷行业,但在占据60%市场份额的8万-15万元主流区间,燃油车仍是消费基本盘。吉利选择通过CMA架构升级和动力系统优化延续燃油车生命力——博越L搭载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达44%,较上一代机型油耗降低8%,配合电子电气架构的智能化潜力,为传统动力注入新竞争力。
面对新能源渗透压力,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最新战略沟通会上透露,博越家族插混版本将于年内上市,“既要巩固燃油车优势,也要在混动赛道复制‘科技平权’策略”。分析认为,若吉利能延续当前智能化与成本控制的“双长板”优势,博越家族或将成为自主品牌对抗合资与新能源双重冲击的标杆样本。
写在最后:
博越家族的突围,印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质变——当自主研发架构、智能技术储备与供应链效率形成合力,曾经固若金汤的合资壁垒便不堪一击。这场胜利不仅是产品力的较量,更是体系化能力的厚积薄发。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交织的新战场上,吉利的“技术普惠”哲学或将催生更多破局者。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