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据消息,欧洲汽车制造巨头Stellantis集团表示,受美国进口汽车关税政策影响,决定裁撤五家位于美国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与墨西哥两家装配厂,以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面对如此的关税风暴,Stellantis集团能否扛得住打击呢?
关税重压下的无奈之举
美国自今年4月起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高度依赖北美供应链的Stellantis。
据财报表示,2024年Stellantis净营收同比下滑17%至1569亿欧元,净利润暴跌70%至55亿欧元。而关税政策加重,有可能令其2025年利润再锁水75%,仅美国市场销量就同比下滑12%至29.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Stellantis关闭密歇根州沃伦冲压厂等五家加拿大动力总成工厂,解雇的900名工人,这些工厂原本为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装配厂提供零部件的。一系列的举动犹如连锁反应,而两家装配厂的暂时停产,直接影响到4000名加拿大工人与数千名墨西哥员工。
电动化转型缓慢将成加剧危机的重要一环
Stellantis美股股价单日暴跌8%,创下2020年以来新低,证明市场对其信心迎来崩塌。而Stellantis的困境与电动化转型缓慢也有直接相关。
尽管计划2025年推出10款新能源产品,但其电动化车型占比不足10%,远落后与中国车企等。加上市场需求下滑、工厂利用率仅52%的现状,关税成本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为应对关税冲击,Stellantis已暂停下一代Jeep Compass SUV的研发,并叫停加拿大工厂的改造计划。
不仅如此,Stellantis集团甚至表示,将关停集团旗下部分不赚钱的汽车品牌,还表示:“如果它们不赚钱,集团就会关闭,无法承受不赚钱的品牌”。为降低成本,Stellantis集团因此也对全球多个市场裁员。
未来道路仍布满荆棘
Stellantis接下来的路只会越来越不好走。虽然暂停工厂与工厂裁员能在短期内减少成本支出,但也只是“缓兵之计”。从长远来看,如何重构生产布局、降低关税影响,才是其解决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Stellantis可能会考虑将更多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但过程困难重重。一方面,工厂转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供应链重构也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且美国本土的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也需综合考量。
同时,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Stellantis Stellantis 还需在应对关税挑战的同时,加快自身的转型步伐。
汽车网评:
Stellantis裁员停产这事,就是汽车行业在关税冲击下的典型例子。算是给全球汽车行业提了个醒,在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一会一个样,只会害了自己。要想活下去,就得有更强的应变能力与长远目光,不然就如Stellantis那样,陷入裁员停产的泥潭。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