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全球首个L3级汽车智能架构出现了,它来自东风汽车旗下岚图科技!
4月16日,岚图汽车发布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通过青云平台与鲲鹏系统两大核心技术集群的突破,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控制精度和场景适应能力提升至全新高度。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将再次实现技术升级。
技术突破:从机械控制到全域智能协同
岚图天元智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了一个覆盖车辆动力、底盘、感知与决策系统的全链路智能化体系,打破了传统汽车机械部件与电子架构的割裂状态。
在动力与底盘领域,青云平台以轴向磁通电机、线控转向/制动、后轮转向、全主动悬架等技术,重构了车辆的"运动逻辑"。全球领先的轴向磁通电机(单电机峰值扭矩680N·m)凭借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特性,让分布式四电机驱动成为可能。
搭载该技术的MPV测试车已展现出60%坡度攀爬、半坡静止起步、原地掉头等能力,这意味着车辆在复杂地形下的机动性将发生质变。而后轮转向技术(±5°或±10°转向角度)与数智融合底盘的配合,则使车辆在低速场景下转弯半径缩小30%以上,高速变道稳定性提升,甚至支持"蟹行模式",彻底改变传统汽车的操控边界。
值得关注的是,岚图通过线控底盘技术实现了对转向、制动、悬架等系统的全电子化控制。这种"去机械化"设计,不仅提升了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可达毫秒级),更重要的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直接的执行接口。当底盘能够根据感知系统的数据实时调整车身姿态时,车辆的安全冗余度显著提高。例如,在预判碰撞风险时,系统可同步调整悬架刚度、车轮转向角度,甚至通过扭矩分配主动避让,将传统的被动安全升级为主动防御。
智驾进化:从场景识别到策略自学习
在智能驾驶领域,岚图鲲鹏系统通过"感知-决策-进化"的三层架构,解决了高阶自动驾驶的两大痛点:复杂场景识别能力和系统持续优化能力。
感知层面,超700线激光雷达+1000TOPS双芯片的组合,将探测精度提升至15cm物体100米外识别、160km/h时速下AEB刹停的水平。这背后是"鲲鹏瞰视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数据不再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空间-时间维度的深度关联,构建出高保真环境模型。例如,对于突然出现的障碍物,系统可通过运动轨迹预测其威胁等级,而非仅依赖当前距离判断。
决策层面,鲲鹏九算大模型的创新在于引入"车云协同进化"机制。传统智驾系统的算法迭代依赖车企的封闭测试,而岚图通过云端实时生成驾驶场景样本(涵盖极端工况),并结合用户实际驾驶数据,使得模型能够快速学习人类驾驶员的决策偏好。这种"群体智能"训练模式,让系统在面对"中国式加塞""非标障碍物"等长尾场景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更重要的是,鲲鹏系统建立了从感知到执行的端到端控制链路。当系统识别到侧向强风时,可联动数智底盘调整悬架阻尼、后轮转向角度,甚至主动降低车速,这种跨域协同能力正是实现L3级"人机共驾"安全性的关键。
岚图领先:智能化下半场竞争开幕
其实,智驾这段时间是比较敏感的词语。但对中国汽车技术升级来说,不能因为意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技术向来是为人类服务。岚图现在发布L3天元智架,是勇气,也是对技术的自信!这是强者思维,其根基就是要不断实现引领,从而在未来智能汽车市场抢占话语权。在我看来,岚图此举有三大深意:
其一,L3级自动驾驶将成为高端市场标配。随着中国L3准入政策的破冰(如深圳、北京等地试点),2025年或将成为高阶智驾量产元年。岚图计划于同年推出首款L3车型"泰山",恰与政策节奏共振。其160km/h AEB刹停、全向碰撞防御等技术指标,直击消费者对智驾安全的关注焦点,有望在30万元以上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
其二,电动化与智能化必将深度耦合。轴向磁通电机等三电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能效,更为智能底盘控制提供了物理基础。例如,分布式电驱带来的扭矩矢量控制能力,使车辆能够实现雪地、沙地等场景的"驾驶模式自适应",这比单纯增加电池容量更具技术溢价空间。
其三,软件定义汽车走向"硬件预埋+体验迭代"。岚图天元智架的"可进化"架构(如鲲鹏系统的云端训练、车端OTA),意味着用户购车后仍能持续获得智驾能力升级。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或将改变传统车企依赖硬件改款盈利的路径。
小民说:
据第三方机构预测,中国L3级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到15%。岚图若能凭借天元智架的技术先发优势,在高端SUV、MPV市场建立"安全智驾"标签,或将改写当前的竞争格局!当车辆能够主动预判风险、适应复杂地形、持续进化驾驶策略时,智能出行的终极形态——"移动安全舱"与"场景自适应座驾"就不再遥远。岚图的这次大胆破局,或许为此揭幕!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