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编辑导语:广汽本田再次推出纯电车型加入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新车在售价上吸取了同门兄弟东风本田S7的教训,19.99万元起售,表现出来广汽本田更积极寻求破局的一面。
广本推纯电新车
4月15日,广汽本田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推出了旗下全新中型纯电SUV——广汽本田P7。
新车共推出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三个版本,售价区间19.99到24.99万。而值得一提的是,广汽本田P7的售价,要远比早于其一个月上市的“同门兄弟”东风本田S7来的更有诚意。一个月前,P7的姊妹车东风本田S7上市,彼时该车售价为“25.99 万-30.99 万元”。
而S7的这一价格,在上市后被外界痛批东风本田“还没睡醒”,3月最新数据显示,该车单月售出373辆。
对于新车P7定价,广汽本田方面表示,是积极听取了市场反馈,彻底打破传统的定价模型,将购车门槛再次下探,真正做到“价格向下”。需要注意的是,在广汽本田新车上市当晚,东风本田就“火速”宣布S7售价调整,一口价19.99-24.99万起,东风本田同步进行价格调整的动作显然也是认清了此前的“定价失策”。
据发布会介绍,广汽本田P7搭载宁德时代90kWh三元锂电池,单电机版CLTC续航可达650公里,双电机版CLTC续航为620公里。结合智能热管理技术,P7在-30℃的极寒环境下,电池仍能保持86.8%以上的容量,做到续航稳定不缩水。
在安全层面,新车基于云驰架构打造,车身高强度钢占比高达68%,其中,热成型钢占比25%,扭转刚性达超4万牛·米/度。且在电池安全上,P7不仅全球首次采用12000吨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制造电池壳体,更应用了高阻燃、高强度SMC复合材料,在极端情况下确保电池安全。
智能化方面,新车搭载云驰智驾辅助系统,能够实现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水平,具备高速领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碰撞缓解等功能。
重构第二增长点
从竞争层面来看,在其价格带上,P7上市后的竞争对手包括比亚迪唐EV和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而从其售价较此前S7给出了更足的诚意,实际不难看出,广汽本田在新能源市场想要取得突破的决心。对于该车,广汽本田副总经理袁小华发布会上更强调,P7象征着广汽本田跑步进入智电时代的开始。
P7的上市,也标志广汽本田欲再次在新能源市场上重构第二增长点。此前,广汽本田已推出了包括e:NP1 极湃1、e:NP2 极湃2、雅阁e:PHEV、皓影e:PHEV等多款纯电、插混车型。不过,多款新能源车均未进入主流,这也给广汽本田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销量面临下行。
从行业发展形势来看,在中国市场,燃油车、新能源车继续呈现此消彼长的格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约为1090万辆,同比增长40.7%;而传统燃油车累计零售1199万辆,同比下降14%,燃油车的领先优势已经缩小至100万辆规模出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渗透率增长还在加快,一季度来看,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47.3%,较去年一季度36.7%的渗透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对还以燃油车为主力的合资品牌而言,不转型即意味着将在越来越小的市场空间竞争,因此广汽本田也亟待在新能源领域寻求突破。
目前来看,广汽本田不仅仅是投放了新的纯电车型,同时还落成了一座年产能12万辆的新能源工厂,这更足以证明广汽本田加快打造“第二增长点”的决心。据了解,广汽本田方面未来三年基于W架构,将推出3款以上的电动车,涵盖中高级轿车和大型SUV,而P7是这一架构下的首款车型。
合资积极转型
不仅仅是广汽本田,事实上,随着燃油车市场环境的快速恶化,合资品牌整体也开始了更为积极的转型,加快对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如广汽丰田,其于今年3月初推出的铂智3X已经成为其转型先锋,该车自3 月 16 日开启交付以来,累计交付 2500 台。而半个月2500辆,对于合资新能源车而言,已经算是不俗表现。
对于该车,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还称:“3月并非完整销售月,且订单大幅超过预期,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应订单需求,后续随着产能提升,4月交付量非常值得期待。”(目前订单已排到6月)”这也显示出来,合资品牌依然有能力打造出能够获得国内消费者认可的新能源车。
另一表现出来积极转型一面的合资车企还有东风日产,4月13日,东风日产全新纯电轿车N7正式启动全国预订。N7在配置上冰箱、沙发、大彩电”已经一应俱全,还有智能座舱以及Momenta端到端高阶智驾等配置,该车将于4月27日正式上市,预计售价是16-18万区间。
此外,前不久大众对外透露,上汽大众首款增程式概念车将亮相今年上海车展,新车定位为全尺寸SUV,而这款概念车是大众品牌在中国的首款增程车型。
毫无无疑,从2025年开始,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将在新能源市场上展开新一轮的交锋。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销量为130.6万辆,同比下滑14%,市场份额将至25%;而同期,国内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20.9%,市场份额增至62.9%;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