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这个"内卷"至死的中国车市,一个百年英国品牌正以中国式激进掀起一场自我颠覆的革命。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MG品牌以新形象、新产品、新生态焕新亮相,发布全新品牌主张“YOUNGFOREVER智领风尚”,并推出“方盒子”Cyber X、设计大师卡班艺术版Cyberster Black、MG Cyberster 2026款;同时,上汽集团与OPPO启动智能座舱战略合作,宣布首款合作车型即将落地MG品牌。
面对车市内卷,“外强内弱”的MG品牌如何在中国车市重回巅峰?在发布会结束后,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 邵景峰,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MG品牌事业部销售运营总监陈天荣,MG品牌事业部市场板块负责人闫杰接受了“汽扯扒谈”专访,针对MG品牌的企业整合、产品策略、出海前景以及品牌年轻化进行了详细解读。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当欧洲街头每三分钟就驶过一辆MG时,这个全球年销84万辆的汽车品牌却在故土陷入"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尴尬境地——这种撕裂感恰好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深层矛盾。
早在2011年,MG品牌已经卖到全球市场。MG本身就是从全球来到中国,又从中国、从上汽走向世界,所以MG在海外市场的基础要比在国内的基础好很多。
俞经民表示,随着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成立,MG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很快就会追上海外市场的销量,所以我们在国内、国外市场两手都要抓、都要硬,都要紧紧拥抱我们的用户。我们很明确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对于MG品牌未来如何在国内市场具体发展方向,俞经民MG也给出了明确答案。MG品牌要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于同行走过的弯路或者必然经历的过程,要多沟通、多学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MG最大的优势在于荣威+MG的双线战略,荣威偏向于家庭,更成熟、体面、超值,是值得信赖的国民车;MG则主打年轻、风尚、智趣。
"年轻化不是营销噱头,而是生死存亡的战略突围。"周钘的断言像一柄手术刀,剖开了MG品牌的双重困境:既要唤醒沉睡的全球化基因,又要重构本土市场的认知坐标。
这个曾诞生全球首辆量产跑车的品牌,此刻正以Cyber X的"方盒子"造型向传统宣战,邵景峰团队七年的蛰伏等待的,正是中国汽车人重掌设计话语权的历史性时刻。
周钘表示,MG品牌所属的上汽乘用车公司在今年初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旨在提高效率、提升品牌和产品效率以及沟通效率。
他解释道,过去上汽集团各业务板块相对独立,现在整合在一起就像五根手指头攥成一个拳头,能够有效形成合力。在快速变化的汽车市场中,产品周期大幅缩短,对效率的要求极高。整合后的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MG品牌如何成为主流品牌?
在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看来,MG是上汽集团最有年轻感的品牌。如果MG要在国内成为主流品牌,则需要用年轻化的手段来刷新。“MG现在处于恢复元气的阶段,希望未来MG能够以活力满满的年轻姿态与大家见面。”
周钘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品牌建设。如果品牌不起来,其他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去做好品牌。经过我们跟用户、经销商的调研,大家反复提及的几个词是:年轻、风尚、智趣。我来到MG之后,成立了专门的品牌团队,未来希望团队能够进一步壮大。
同时在这场年轻化革命中,MG祭出了堪称残酷的"四维重构"方程式:品牌要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图腾,产品要做颠覆传统的技术极客,营销要化身社交货币制造机,渠道则必须蜕变为用户的生活场景。当240家线下门店开始向社区毛细血管渗透,当7亿创业基金撬动渠道的细胞分裂,MG正在搭建一个与Z世代共生的生态体系。
在产品方面,MG4是今年MG品牌最最重磅的产品,没有之一。全新一代MG4目标是国际和中国同步。国内市场MG4要锚定8-11万的细分市场,在这个细分市场中这台车有三个最大的点,大空间、长续航、真智趣,这是全新一代MG4的三个长板。
同时MG品牌规划了“3+3+1”的产品计划,也就是三台轿车、三台SUV以及一台与众不同的车。并且MG品牌也会组合好现有在售车型,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同时卖好6台以上的车型。
周钘表示,MG品牌如果能够确保每台车的销量达到5000台以上,那么6台车的销量就能达成3万台,全年能够接近40万台的销量目标,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完成集团赋予MG在国内市场的使命。
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MG品牌如果要在国内成为主流品牌,唯一的营销出路就是用年轻化的手段,把营销所有环节刷新一遍。我们现在的营销团队有变化,看到很多积极向上的面貌,但是距离周钘的要求还远远不够。
在公关战场,周钘的"30人梦之队"计划暴露了传统车企的致命软肋——在全民自媒体时代,5人团队对抗流量洪流无异于螳臂当车。
这种从组织架构开刀的狠劲,恰恰印证了汽车营销已进入"特种作战"时代。而MG4与OPPO的跨界联姻,则是智能终端向机械躯壳发起的一场降维打击。
值得玩味的是,当欧洲市场用24.34万辆销量回应关税壁垒时,MG在中国选择了更凶险的进化路径:拒绝价格战诱惑,用537km续航和CTB电池架构构建技术护城河。这种"墙外收割,墙内筑基"的双线战略,暗合了中国汽车从代工出海到标准输出的质变逻辑。
好的产品渠道要能接得住
目前MG的线下渠道现在只有240多家门店,而且门店数量和质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MG品牌今天做出来这么好的产品,渠道能否承接得住?
现在很多车企往往很难做到线上统一、下定价格统一、生态链产品能否选购以及自己的用户服务能否时刻在线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周钘对渠道的担忧。
陈天荣也表示,如今MG车型的全面新能源化,给MG品牌的渠道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能够与MG品牌战略相匹配,目前在渠道方面MG也是带来了新时代汽车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一直在推动网内投资人的再投资。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已经有30家投资人正式完成了再投资的动作;第二,在今年春节后正式发布了一项创业扶持计划——7亿资金创业者投资计划。帮助有意向的职业经理人零成本、零压力的建店创业,让他们打消顾虑、轻装上阵;也在帮助这些新晋创业经销商,进行零起点的建设和扶持。最近我们团队想了9项举措,通过金融、新媒体、服务能力等全方位的提升,来为他们赋能,帮助他们提升销能、服务用户、实现盈利。
此外针对一些县域职业经理人市场规模小、开店压力大的情况,MG也拿出了2个亿专项资金,用来支持他们的专营店建设。
为了加强对用户的触达能力。目前MG品牌每天有超过200家经销商在线上做直播,用户线上看车也会更加方便;同时我们也在刷新手机APP的服务触点,在1月我们推出了上门试驾和72小时深度试驾;还有前段时间,我们在苏州、杭州、上海试点了MG品牌第一批社区店,直接把服务触点开到用户家楼下,让用户下楼、散步就可以看车、试驾。未来我们的社区店也将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广。
"没有销量的品牌不配谈尊严",这句来自战壕的呐喊,道破了所有情怀的脆弱性。
在2025年第一季度,MG的零售销量达到2.58万辆,同比增长13.1%。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月度市场分析数据则显示,MG增速跑赢市场大盘,一季度零售同比增长6.0%。
不过,在周钘看来,当前MG在国内市场的声音还比较小。“MG现在国内市场的声量相对来说比较单薄,第一步要考虑预期如何管理,之前以通过大乘用车组织架构的创新调整,支撑未来战术执行的确定性。”
周钘表示,品牌建设始终是重要的。“品牌意味着溢价空间,意味着消费者的喜欢,所以会不遗余力地做好品牌,建立品牌和完善产品营销体系后,就要考虑如何获得流量,如何通过优质产品实现流量转化,这也是MG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现在,展望未来,MG接下来的路还得要一步一步走。”
当Cyberster Black在车展聚光灯下裂变出GTS硬顶版,当MG7月销破万验证运动轿跑的市场潜力,这个百年品牌正在证明:年轻化不是讨好市场的权宜之计,而是重构产业规则的破界宣言。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MG的激进实验或许正在书写"中国式全球化"的新范式。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