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上海车展前夕,北京现代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未来品牌战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全方位展示北京现代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完成了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 SUV的全球首秀。
在合资车企逐渐“新能源边缘化”的当下,北京现代,终于决定亮剑了。
没错,那些年被时代按在地上摩擦的合资品牌们,正一个个从“高傲”滑落到“自救”。而北京现代,这次不是喊口号、不是推个油改电应付监管,而是搞了场像样的品牌战略发布会,还把全球首款e-GMP纯电平台SUV的首秀也一并安排了——你说它急了吧,它还真就开始动真格的了。
一边是比亚迪、理想们在新能源战场风光无限,一边是合资品牌销量节节败退,北京现代不能再等了。于是,这场沟通会上,它抛出了三张底牌:“品牌重塑战略”、“全球首款纯电SUV”、“新商业计划体系”。看得出来,它知道,光靠价格卷不赢自主,光靠技术留不住用户,该变的,不只是车,而是全体系。
第一张牌:品牌重塑
以前北京现代做品牌,讲的是性价比、合资品质、油耗低、保养便宜。说实话,在油车时代还能糊口,但放到今天,连年轻人看都懒得看一眼。
这次,北京现代提出了“品牌向新”的战略核心,喊出了“品牌驱动替代产品驱动”的升级路径,简而言之,以前是靠“车好就卖得动”,现在必须“品牌先入心,再谈产品”。
什么是“品牌入心”?现代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关键词:年轻化、情绪价值、科技感。
年轻化?这个词大家都说,可谁能真的让年轻人心动,不是喊喊“潮流”,拍两支鬼畜短视频就行的,现在的用户,尤其是新能源主力人群,是一群“什么都懂、什么都要、什么都敢说”的玩家。他们对品牌的要求,已经不止于“车”,而是“品牌是否懂我、是否陪我、是否真诚”。
北京现代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要用“现代感”来链接“现代人”,这个逻辑不难懂,但难在落地,能不能讲年轻人愿意听的语言,能不能把科技做得“懂你而不炫技”,决定了它品牌升级这条路能不能走得远。
第二张牌:纯电SUV来了
这场发布会上最“亮眼”的,无疑是北京现代的全球首款纯电平台SUV亮相。
这不是简单的“搞个电池上个牌”,而是基于现代集团全球电动化平台e-GMP正向开发的新车。这个平台,曾经孕育出IONIQ 5、IONIQ 6这类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如今也终于轮到了北京现代国产落地。
e-GMP平台的好,业内人士都知道:800V高压平台,支持超快充;扁平电池设计带来更低重心;电驱集成度高,效率也高。这些配置放在今天,依旧是“打得过”的硬实力。
因此如果北京现代这款纯电SUV,真能把设计、性能、智能都做到位,不是没有生路,重要的是,北京现代想用这台车,去讲一个新故事:我们不再是低端合资车的代名词,我们有能力和新势力正面刚。
但这个目标,不仅要靠产品力实现,还要靠“品牌翻身”带来的势能加持,讲白了,这款车能不能成爆款,不是比参数,而是比“态度”。
第三张牌:商业体系变革
今天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造出好车就行”的游戏,用户要的是一整套体验:买得舒服、用得顺心、修得省事、卖得值钱。
北京现代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推出了“四大营销”、“五项创新”、“八大保障”的新商业体系,说是要从产品、渠道、营销、服务多维度重构用户旅程。
这套打法,听起来非常“新势力”——比如说直连用户、比如说用户共创、比如说线上线下融合、比如说全生命周期管理。说实话,以前的北京现代,哪怕在销量巅峰期,也没怎么认真搞过这些“软性服务”;但今天它能放下身段,把一整套“人货场”逻辑重新捡起来,说明它是真的知道:光靠老本吃不下去了。
用户最关心的“八大保障”,其实说白了就是围绕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比如免费基础保养、置换补贴、购车无忧、车联网终身服务等等——这些东西你说值不值钱?短期可能不直接变现,但长期,是能让用户信任的品牌资产。
写在最后
北京现代这一次,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动了“骨”。
很多人说,它太晚了,新势力已经占领了高地,自主品牌也筑起了护城河,合资品牌“没戏”了。虽然从某种程度看,这样的悲观,正是北京现代必须要正视的现实;但现实也告诉我们:转型晚不等于转型失败,真正失败的,是明知要变却不动的品牌。
北京现代这次能在体系内发起全面革新,哪怕是被逼的,也值得尊重。
当然了,尊重不等于保送。
这一仗,它要打赢,还得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执行力,战略能不能快速转化为落地产品和市场反馈;二是用户心智,能不能让更多人重新接受、重新喜欢上北京现代这个名字。
不管怎么说,北京现代这场“电动翻身仗”,起码已经打响了,而我们,也终于可以开始期待一下,一个合资老将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返江湖”的故事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