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安全”,始终是车企最重要的必修课。但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安全”两个字也变得愈发复杂。2025年5月13日,奇瑞汽车“安全之夜”用硬核测试、全维技术与社会责任的三重奏,重新定义了汽车安全的边界。奇瑞汽车的安全主张,究竟有何不同?
从合规到极致:技术冗余背后的安全信仰
当多数车企以通过国标为终点时,奇瑞却选择将标准视为起点。其发布的“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以超越行业基准的冗余设计,构建起覆盖车身、电池、智能驾驶的全域防护体系:
电池安全:锁子甲电池结构采用双层铝合金壳体与蜂窝吸能框架,可承受20吨重卡碾压(国标仅10吨),针刺实验中电芯无明火、表面温度低于80℃。碰撞后2毫秒内切断高压电的响应速度,更是领先行业50倍。
车身安全:从旗舰车型风云A9L的磐石车身2.0(高强度钢铝占比88%)到6万元级小蚂蚁的全铝笼式车身(C919同款航空铝材),奇瑞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实现“小车安全平权”。例如,小蚂蚁车身经30吨坦克压顶测试仍保持完整,颠覆了“低价车必低质”的行业潜规则。
智能安全:猎鹰驾驶辅助系统依托亿万级全球数字场景库,实现135km/h高速紧急避障与越野全地形领航,其欧洲环岛、中东沙漠等特殊场景的适应性验证,展现了全球化安全思维的深度。
这种技术冗余并非炫技,而是源于奇瑞对生命的敬畏。正如董事长尹同跃所言:“奇瑞高管就是‘跳伞厂长’,必须用身家性命验证技术可靠性”。
从“单一维度”到“六全生态”:安全理念的升维革命
奇瑞的安全体系突破了传统车企的物理防护范畴,构建起“六全”安全生态:
其一,全人员安全:覆盖驾驶者、乘客、行人及不同年龄段群体,例如16种气囊的全覆盖与6秒保压80%设计,确保儿童与老人等弱势群体同等受保护。
其二全过程安全:从日常用车到事故救援,奇瑞提出“永不断电、永不缺氧、永不失联、永不下线”的越野安全四原则,通过超级电池、卫星通信与生命监测系统,打造“移动安全堡垒”。
第三,全工况安全:每年复盘超1000例全球安全事故案例,针对性优化设计。例如针对电动车火灾,其电池热失控48小时无蔓延的标准,达到国标的24倍。
第四,全方位安全:车内禁用材料超1万种(国标仅300种),专利抗菌材料耐磨1万次后防菌率仍超99%,将健康安全提升至新高度。
第五,全市场安全:针对110国市场定制安全方案,猎鹰智驾通过欧盟双认证,海外智驾里程超45亿公里,让“中国标准”成为全球标杆。
第六,全级别安全:从入门级到旗舰车型,全系标配磐石车身与智能驾驶功能,打破“安全配置与售价正相关”的行业惯性。
从“实验室”到“时间考场”:长期主义的价值沉淀
奇瑞的安全基因深植于28年的技术长征, 从10年车龄的艾瑞泽7通过碰撞测试到星纪元ET从31.9米高空坠落,几十台碰撞车辆充分印证了奇瑞安全性能的持久性。每年1500辆实车碰撞测试(日均4辆),积累41款五星安全车型,形成全球最大的安全数据库之一。
奇瑞汽车的安全边界早已超越车辆本身,从“产品属性”跨越到了“社会契约”层面,大幅拓展了车企的安全责任边界。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成立“守护者安全俱乐部”,为车主配备AED急救设备,打造“移动安全站”;通过驾训营、公开课普及安全知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社会福祉;在拉美、非洲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奇瑞车辆成为应急救援节点,真正践行“安全无国界”。
N点评:任何时代,安全都是出行底色。当有人纠结“智能与安全孰先孰后”的争论时,奇瑞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智能必以安全为底色。这场安全之夜,不仅是一场技术秀,更是一次对汽车本质的回归——所有关于速度、智能与豪华的想象,终须让位于对生命的敬畏。而这,或许正是奇瑞安全之夜给用户给行业带来的最深刻的思考。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