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近日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直言“今天,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从传统燃油时代的国字头高门大户,到如今被竞争焦虑裹挟的市场追赶者,广汽集团的“应战姿势”彻底拉响了企业的预警信号。
几天前广汽刚刚发布2025半年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今年1-6月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2亿元至-26亿元,比去年同期跌幅高达220.05%-271.51%(2024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16亿元)。
在传统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保份额和利润的市场环境下,广汽这份业绩预告显得尤其扎眼,几乎创下历史同期最大跌幅。
显而易见,去年11月启动的“三年番禺行动”所取得的成效,目前还没真正体现在书面上,更为紧迫的是,随着市场给传统车企的转型窗口日渐收缩,广汽的发展节奏上并没有做到与转型趋势同频。
前期没有“上紧”,后期怎么追赶?这是以冯兴亚为首的新一届广汽集团领导班子,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难题。
转型失利,源自两大战略误判
在财报预告中,广汽将上半年业绩不佳的原因首先归结于产品投放的失利。
比如上半年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还处于爬坡期,没有达到计划中的目标,最有代表性的失利车型是广汽本田P7,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月销只有三位数左右,基本无法对其对应品牌后程有效拉动力。
虽然广汽埃安UT和广汽丰田铂智3X表现较好,但考虑到埃安UT所属的A级车市场本身溢价能力不强,铂智3X也为了能在销量上搏一把直接将价格拉到10万级,所以单车利润方面几乎没有太多的贡献。
而且,只有销量上迎来真正的爆发,才有可能形成规模效应,达到利润上的质变。
整体而言,在广汽集团品牌架构内,1-6月份除了广汽丰田微增2.58%之外,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本田分别创下22.55%、13.97%、25.63%的同比跌幅,所有汽车板块加起来上半年跌幅达到12.48%,为75万辆左右,而同期产量在80万,。
对于广汽来说,车卖不出去是“老大难”的问题,广汽认为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既有销售体系与新能源转型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因为广汽目前的销售渠道还是以原有 4S 店为主导,直营、代理、互联网等新渠道建设落后于同行业,营销体系效能提升较慢。
而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重体验、重服务的消费品,渠道落后将直接丧失与用户沟通的触点,属于转型过程中布局“慢半拍”的“战术性”失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最根本的问题恐怕还不仅仅在于渠道,还有新能源转型窗口打开时数次的“战略跑偏”。
冯兴亚在此次论坛上再次提及当时对“增程式”路线的判断,他表示,其实广汽早在2014年就完成了国家863增程技术课题,但在当时只是将其认定为过渡路线,殊不知这一决定让广汽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事到如今,增程式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竞争难度无疑进一步加大,广汽传祺上半年推出的传祺S7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广汽仍然准备在8月份推出下一款增程产品昊铂HL。据了解,为抢跑上市时间,该车研发周期只有11个月,远低于行业水平,或许这是冯兴亚口中“进入战时状态”的一种体现,但能不能借此打动用户,还需要市场检验。
痛定思痛“押宝”华望,再图转型?
如日中天的“华系车”主导者余承东,曾经入局汽车行业时率先扣响的是广汽的大门,但广汽董事会以11:0的票选结果干脆利落的拒绝了这次合作邀请。当时广汽认为,没必要在已经有了埃安和昊铂的基础上再多一个新能源品牌,另外也存在“失去灵魂”的担忧。
不过有说法称,余承东在广汽吃了闭门羹的第二天,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便从重庆飞抵深圳,直接开门见山“华为要什么,小康就给什么”,合作达成后不久,问界迅速成长为新能源市场的破局者,并且在鸿蒙智行五界中表现一枝独秀。
拒绝华为送上门的合作机会,和对押注增程式技术路线的犹豫,都成为广汽转型新能源赛道路上的两大战略误判。所以当冯兴亚决定主动上门拜访华为任正非时,说明广汽想明白了真正的出路在哪儿,同时在合作的态度上也已截然不同。
从几年前的断然拒绝,到现在的主动递送橄榄枝,这次广汽与华为“再续前缘”的戏份难免让人唏嘘。
只不过,华为已经没有席位留给广汽了,二者合作的“华望汽车”只能采用HI PLUS的合作模式,也就是由华为车BU团队参与整车定义、产品设计、研发、营销,跟阿维塔、岚图等与华为的合作模式类似,此外华望的总负责人也由广汽内部人才担任。
不过据了解,按冯兴亚的指示,广汽这边会保持华望的独立决策权。言外之意,这个项目可能不受广汽传统的流程体系牵制,有较强的自主权,此外,华望项目组还拥有可以自由调配广汽不同部门资源的权利,说明广汽在用集团托举华望的顺利落地。
此前,据业内媒体爆料,华望汽车已规划两款车型,预计明年推出,分别是一款轿车和一款SUV,走纯电和增程路线,主要定位30万级的市场。但是,华望这张牌,还能延续鸿蒙智行的成功,在市场中打出水花吗?
五界全面落地,华望如何“夹缝”求生?
目前,鸿蒙智行30万级的SUV基本聚焦在问界一个品牌上。
处于20万-30万级之间的智界R7曾快速破局,但最近因为新老切换销量呈现下跌走势,6月销量仅3000左右。30万级的轿车方面享界S9上市一年后,直到增程款新车上来后销量上才渐渐有了起色。
为改善销售情况,目前智界、享界都在效仿问界自建渠道以实现规模上的提升。除这四界之外,第五界“尚界”也刚刚曝光首款新车,定位20万级的SUV但极有可能杀到15万,其实基本与鸿蒙智行目前的产品形成了错位布局,不存在内部竞争关系。
所以问题就来到华望的产品规划上,就鸿蒙智行体系来说,如何规避与五界的冲突,如何强调区别于五界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确立产品标签?要切实规避与鸿蒙智行五界的正面竞争,都是不小的难题。
而就整个新能源市场环境而言,经过几年来的结构性调整,越来越趋于稳定,其中20万-30万级的新能源SUV市场份额也基本固定,换言之,当市场真正进入到了存量时代,就意味着华望需要具备超过同级对手的实力,才能靠吃掉别人的份额来换取自己的增量。
更何况,华望的产品姗姗来迟,要等明年才会进入市场,而尚界今年的目标就要“打爆市场”,等华望的首款新车登场时,届时市场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与此同时,HI PLUS模式的成功与否也存在不确定性,相比鸿蒙智行“原生”的五界,用户在对二者的认知上存在区隔,华为的品牌力加持很难在HI PLUS模式上得以充分显现,比如阿维塔、岚图,与“五界”获得的品牌赋能是截然不同的,华望亦然。
在与华为合作的路途上,姗姗来迟的广汽,抓住的很可能是最后一点余晖。而在广汽内部合资增长乏力、自主长期不振的情况下,华望也必须要在集团内部迅速补位,发挥起牵引力的作用,这将是广汽全面转型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冯兴亚执掌下的广汽,能打赢这样一场硬仗吗?(完)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