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18日,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首次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墨甲机器人“墨茵”(Mornine)成为全场焦点,它以七国语言开场,全自主完成PPT演讲,展示出奇瑞在造车之外的全新技术实力。
当天下午,奇瑞邀请部分媒体参观已经在芜湖扎根数年却在低调中“潜行”发展的“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墨甲机器人高层到场并回答媒体关切的诸多问题。随后,在第二天的奇瑞墨甲机器人全球发布会上,墨甲机器人再次登台亮相并引发外界强烈关注。
低调布局五年 奇瑞全资控股
当天,墨甲机器人以“链接全球 孵化未来”为主题举行专场发布会,内容涵盖核心战略、技术能力与全球化布局。实际上,这是奇瑞进入机器人赛道第五年才迎来的首度“曝光”。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2年,奇瑞就已洞察到了“汽车+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由此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布局,前瞻性启动相关技术储备与场景研究。到今年1月,奇瑞才低调成立“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墨甲机器人)。
《车壹条》查阅企业注册信息显示,“墨甲机器人”公司今年1月才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其法定代表人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国际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张贵兵,后者是奇瑞在整车“出海”事业连续多年创下辉煌战绩的大功臣。
目前,墨甲机器人由奇瑞全资控股,但未来随着机器人赛道的爆发,极有可能引进社会资本并启动独立上市计划。
“当时,奇瑞进入机器人赛道,主要是为了解决整车出海业务的的‘两大痛点’。”10月18日下午,张贵兵对造访墨甲机器人公司的媒体透露,用机器人替代部分海外4S店前台销售人员,并解决多语种环境下销售终端人员培训难题,是奇瑞进入到机器人开发的初衷。
但随着AI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机器人在商业化场景和应用上展现出了更多的潜能。张贵兵表示,奇瑞造机器人在开发思路上,跟其他机器人公司有所不同。“首先是在差异化的技术‘尖点’上会有不同的布局,其次是我们更注重商业应用,而不仅是将其停留在实验室。”
所以,墨甲机器人做到了开发就量产,且量产即交付,而且交付就“出海”。2025年3月,墨甲机器人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墨茵”正式亮相。2025年4月,奇瑞汽车宣布已完成首批墨甲人形机器人220台的全球交付。
毋庸置疑的是,以造车起家的奇瑞,已然成为全球首个批量交付自研人形机器人的车企,此举亦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树立了新的商用标杆。
从虚拟IP到现实助手 率先通过欧盟认证
“墨茵”是奇瑞墨甲机器人推出的首款量产人形机器人产品。最初,它只是屏幕里的虚拟形象,用于品牌宣传和直播互动。
然而奇瑞并不满足于仅在虚拟世界中打造IP,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让数字人真正“走出来”,成为能够在现实环境中自主工作的智能伙伴。于是,墨甲机器人项目应运而生。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现在的墨甲机器人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布会上,奇瑞墨甲常务副总经理夏鹏自信宣布:墨甲机器人已实现从L2(协作级)到L3(辅助级)的技术跨越,具备多模态感知、自主任务执行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支撑这一跨越的,是“智构全域”技术体系。其包括高扭矩密度关节与17自由度灵巧手、融合多语种大模型与云平台的智慧大脑、语义理解与空间建图的敏锐感知,以及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驱动的灵动运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机器人+汽车”这条技术路线更快落地,奇瑞还联合芜湖市政府成立了“车机协同创新中心”。
这个中心依托奇瑞在智能座舱、整车电子架构与多模态交互方面的核心积累,联合墨甲机器人在导航、语义理解、动作控制等能力的技术优势,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汽车协同系统”共研平台。
在全球市场上,墨甲的商业化布局也已全面铺开。依托奇瑞全球1.1万家服务网点,墨甲机器人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尼、阿联酋、南非等30多个国家落地,应用场景覆盖销售、教育、安保、陪伴等多个领域。
而首款人形机器人“墨茵”也通过了欧盟CE-MD、CE-RED和EN18031三项认证,成为首个软硬件均通过欧盟标准的人形机器人,为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打下基础。
根据规划,到2030年,墨甲人形机器人全球销量将突破4万台,机器狗产品将超过9万台,形成具备规模化复制能力的国际商业模式。
押注具身智能 打造“汽车+机器人”生态
很多人可能会问:奇瑞作为一家车企,为什么要跨界造机器人?
对此,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给出的回答是,汽车本身就是一台“可移动的智能机器人”。在他看来,汽车和机器人在感知、规划、控制等底层技术上高度一致,机器人业务并非“跨界”,而是奇瑞智能化战略的自然延伸。
尹同跃认为,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奇瑞的“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奇瑞将以汽车行业的标准、质量和成本体系推动机器人普及,让其走入千家万户,并在全球落地。
奇瑞墨甲机器人总经理张贵兵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等待只会错失未来的机遇。
他指出,过去三年,墨甲机器人从最初的构想走向实际应用,已经具备独立完成产品讲解、多语言互动、自主任务执行等能力。
未来,墨甲机器人将基于“实用技术+真实场景+人类助手”的战略方向,持续构建车机协同架构,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在内的多形态产品矩阵。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