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广汽集团正经历自2005年有公开业绩披露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日前,车企迎来了年内第三季度一批集中的财报数据披露。从目前已经公布成绩的财报来看,“卷”字当头的汽车圈已经深陷利润下滑旋涡。即便是风光无限的保时捷,上半年营业利润也暴跌99%,但与广汽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691.33%的数据相比,后者的处境显然更加触目惊心。
10月24日,这家老牌国有车企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高达43.12亿元。面对销量与利润的双重挤压,广汽集团已然被推到了变革的悬崖边缘。
利润跌至谷底,转型仍有成效
细究广汽集团的第三季度财报,从积极的方面看,环比改善的信号为其转型的成果注入了一丝谨慎的乐观。报告期内,集团合并营业总收入为243.18亿元,环比增长6.98%;全集团汽车销量达42.84万辆,环比上升11.49%。

自广汽集团开启“番禺行动”一体化改革推进以来,其营收与销量已经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这显示出其内部改革正在对冲行业下行压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经营韧性在这一季度得到了体现。
然而,一旦将视线拉回到同比维度,这份财报依然显得有些“不容乐观“。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减少了14.63%,净亏损额同比扩大27.02%,换言之,广汽的亏损态势仍在延续,而且扩大的速度也并未放缓。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压力并不仅限于单一板块,而是呈现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双双承压的局面。前三季度,广汽集团总销量同比下滑11.34%,昔日的“利润奶牛”广汽本田销量同比下滑27.58%,而即便是表现相对稳健的广汽丰田,也同样面临着电动化转型迟缓的隐忧,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相比合资品牌,在番禺行动中被寄予厚望的自主品牌表现则有喜有忧。在第三季度的环比增长中,广汽的自主品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核心驱动力,销量突破15.95万辆,环比增长15.09%。

其中,广汽埃安销量环比增长18.13%,成为自主板块中最不容忽视的增长亮点。然而,如果将数据放到全年维度来看,埃安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近20%,曾经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的“销量大户”,当下的处境距离其巅峰表现仍有较大差距。
而与近期也同样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的几位同行对比,长城、长安等车企凭借在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布局已经初步见到成效,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在第三季度均实现了营收的双位数同比增长,且均保持了盈利,在新能源销量上也分别实现30%与60%的同比正增长。

因此,总体来看,广汽集团公布的这份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与改革所期待的“捷报”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从数据表现来看,尽管短期经营有所企稳,但广汽集团尚未走出业绩的谷底,资本市场的反应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份成绩单尚不能令人满意。
战时状态,“番禺行动”也需与时俱进
“广汽确实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董事长冯兴亚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这一判断。这句掷地有声的表态背后,是广汽集团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试图在深水区中完成一场痛苦而艰难的自我革命。

更重要的是,广汽的这份决心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从去年启动的“番禺行动”开始,广汽将总部迁至生产一线,打响了这场关乎生死的突围战。一方面,广汽在内部大力推“节流”与“提效”。通过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再造产品开发体系,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0个月缩短至18-24个月,研发成本降低10%。
与此同时,广汽效仿行业先进经验,设立“变革与流程管理办公室”,重组研发体系,试图搭建矩阵式管理架构,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决策”。这些举措无疑是积极且必要的,它们对标了华为、理想等企业的成功模式,旨在从根源上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广汽更是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竭力“开源”与“破圈”,甚至可以说是2025年最“开放”的传统车企。对外合作上,广汽一方面与华为深度绑定,联合打造高端品牌“启境”,希望借力华为在智能化领域的强大势能;一方面又联合京东、宁德时代,推出支持换电的埃安UT Super,探索“买车像买手机一样方便”的跨界新零售模式。这些尝试无一不显示出广汽试图“拥抱流量”、重构消费模式的急切心态。
然而,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改革组合拳尽管足够证明其“努力”,但对广汽而言,或许尚未真正切中症结所在。对广汽而言,当前最核心的矛盾或许并非仅仅是研发效率不够高或营销渠道不够新,而是其自主品牌矩阵内部的战略模糊与资源内耗。

数据显示,广汽现有的三大自主品牌在2025年均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新车表现也普遍未达预期。管理层提出的“赛马机制”听起来充满活力,但在三大品牌均未形成绝对市场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内部竞争更可能演变为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无谓消耗,而非战略合力。
比如传祺和昊铂两大品牌,名义上是传祺进攻中端主流市场,昊铂向高端市场突击。但在实际的落地动作上,传祺向往系列已经上攻到了40万元价位,甚至高于昊铂主流车型的顶配价格。由此,到底谁是高端,成了困扰广汽自主板块且消费者难以理解的问题。

此外,广汽与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启境的筹备工作,也将进一步对现有的品牌资源进行分流,双方预计将在2026年6月推出新车,为确保其成功,广汽已明确将“启境”置于最高优先级并倾斜资源,对现有三大品牌来说,接下来的资源分配问题或将更加严峻。
写在最后:
汽车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对所有身处其中的玩家都是一场极限考验。广汽集团在这场变革中展现出的求生欲和改革勇气值得肯定。无论是预计突破100亿元的年度研发投入,还是在智能驾驶、能源技术上取得的行业领先成果,亦或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入欧洲腹地的全球化雄心,都表明这家传统巨头拥有扭转局面的决心和底牌。
但正如“番禺行动”将总部迁至一线,是为了更贴近战场,广汽的管理层也必须更清晰地看清战场的主攻方向。如果不能首先理清三大自主品牌的定位与协同关系,任由其在模糊的战略下“内部赛马”,那么组织效率提升所节省的弹药,很可能就在内部的火力消耗中被付之一炬。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