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时至今日,“华为不造车”背后的野心彻底显露。
11月26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 分别发布公告,表示已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拟成立新的合资公司。
从公告看,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目标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新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与智能车灯等,华为会将专用于新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至新设公司。
车BU分拆的契机和原因
“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ICT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在此之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多次强调,这是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主要目的,为的是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的崛起。
近两年,华为车BU业务曾多次传出将被打包出售,接盘的“绯闻”对象包括大众集团、重庆市国资委和长安汽车等。直至今年9月问界新M7成功上市,车BU整体出售的方案被短暂搁置。
华为分拆车BU的背后,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华为投入巨大,而车BU持续亏损,需要尽快实现规模化。
此前,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公开表示,车BU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单元。根据华为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华为车BU今年上半年贡献收入为10亿元,为去年全年20.77亿元的一半。而投入方面,自车BU成立以来,华为已累计投入了30亿美金(约合219亿人民币),仍处在亏损阶段,营收规模还处在较低水平阶段。
而在此之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去年8月的一份内部声明中表示,公司需要减少所有边际业务,只关注收入和利润。压力给到亏损的车BU,余承东去年在内部会议上也立下flag: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分拆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作为头部技术玩家,华为有能力做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且越快越好。
按照余承东的理解,“智能网联汽车只有两三年的机会窗口,如果没抓住,将来这个市场就跟华为没关系。”且在华为内部看来,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客观而言,头部技术玩家开放股权,整车厂入股的合作模式,在当下的汽车行业确实并不多见,这是非常大胆的尝试。
为何是长安汽车?
从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看,作为战略合作方,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获取的目标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40%,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
而合资的第一选择之所以是长安汽车,大概率是因为华为与长安汽车拥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目前,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公司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及长安汽车等。其中,论合作的亲密程度,早在2019年,两家公司就已经完成了战略合作的签约,目前,长安是华为Huawei Inside(HI)模式下唯一合作的车企。
2022年11月,华为与长安联手宁德时代共同推出阿维塔品牌,目前已有阿维塔11、阿维塔12两款车型上市。今年8月,长安子品牌深蓝还与华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此外,在近几次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影像资料中,都出现了长安深蓝汽车高管的身影。对此外界认为,这或许意味着,深蓝汽车也将加入与华为的合作。
所以,此次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也被外界是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升级。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选择与华为汽车合作,可以依托华为的领先技术,抓住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新风口,在智能化时代保持竞争力,在汽车智能系统方面形成独到的优势。
如余承东所说,“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车BU分拆是否背刺“老朋友”?
从长安与华为的合作可见,华为正在为“华为上车”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即合作方变股东的新模式。
不过,与此同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华为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后,华为与赛力斯、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的后续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该如何推进?
从公告看,新公司将基于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采用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及薪酬激励框架。华为原则上不能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汽车相关的部件和解决方案由新公司面向整车客户提供。
并且,华为方面还指出,新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这表明,长安汽车只是首个拟合作的整车厂,后续或将有更多汽车公司加入。
11月26日,赛力斯发布说明,表示目前赛力斯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故事发展至此,“华为造车”的棋局走向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以华为强大的技术、品牌、营销支持为“诱惑”,新的合资公司就像华为对外发出的一个英雄帖,其对标的或许是下一个博世,又或许不止如此。
虽然不知之后具体的发展如何,但不得不承认,华为的加入搅动了大变革之下的汽车行业,其带来的新鲜活力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推动力,给到车企压力。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