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取消补贴和加关税,解决不了美国车企第三方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川普终结“绿色新政”的目的,在于振兴美国的能源工业。
文 /《汽车人》孟华
再度上台的美国总统川普,在国会宣誓就职之后,都没等到回白宫,临时在国会找了张桌子,一口气签署了近80项行政命令,将前任几乎所有政令撤销。这显然是早就规划好的动作。
川普对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态度众所周知,其口号是结束所有“绿色新政”。首当其冲的就是著名的2022年发布的IRA(削减通胀法案),依据该法案给予新能源车(EV、PHEV和FCEV)消费者的7500美元补贴,自然也取消了。
看起来,退出“巴黎协定”(不承担减排义务)、加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力度、大力推动汽车本土化生产,是川普认为的制造业回归和降低通胀(毕竟美国燃油价格对CPI影响非常大)的必需手段。
马斯克乐见其成
川普二次上台,马斯克不止提供竞选财政和人气的双重支持,还成功促使硅谷富豪们两边下注,分化了民主党铁票仓。
取消补贴,可以被视为马斯克首倡拥戴之功的酬庸。有些人不理解,既然7500美元补贴特斯拉所有产品都能享受,取消补贴怎么可能对特斯拉和马斯克有利?
2024年,美国卖了1598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车320万辆(包含HEV)。FCEV销量太少,可以忽略。HEV和PHEV合计销量190万辆,其中PHEV卖了124万辆(和中国市场一样,HEV拿不到补贴)。
EV卖了130万辆,增速进一步降低,特斯拉销量63.4万辆,也下降了5.6%,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5%下滑至49%。
尽管特斯拉仍然称霸,但优势相对缩水。现代-起亚12.4万辆,通用11.4万辆,福特9.8万辆,里维安(Rivian)5.14万辆,宝马5万辆,以上5家的纯电销量合占特斯拉70%,构成一定挑战,而且是历年最高。
美国市场上,日系在纯电领域仍然推进较慢。本田3.3万辆,丰田2.8万辆,日产1.1万辆,都不算主要角色。
如此计算,特斯拉吃了所有新能源补贴预算的1/4,是最大的得利方。
但是实际操作中,大量租赁公司,绕过购买者收入和电池美国产限制的漏洞,让特斯拉的对手们也能薅到补贴的羊毛。
一些EV在电池认定上(由合格供应商生产、在北美完成最终组装),本来不符合法案要求,但由于租赁公司的作弊操作而蒙混过关拿到补贴。而特斯拉电池则是彻头彻尾的美国产,来源清晰。马斯克认为,如果没有补贴,对手不可能卖这么多的EV。事实上,现在美国有80%的新能源车都是通过“租赁”方式给到消费者的。
在帮助川普竞选时,马斯克就曾经表示,取消补贴固然可能会“略微损害”特斯拉的销售,但会对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刚才提到的5个品牌)的EV业务造成毁灭性打击。
日系也间接受益
现在一刀切停掉这个政策,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固然遭到重创,但依赖传统车业务仍然可以继续存活。
而跟在特斯拉身后的初创公司,比如里维安、Lucid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它们距离盈利还远,没有补贴撑着完全无法和燃油车竞争,可能突然死亡。想买EV的消费者,将更多投向特斯拉,特斯拉因此将空出来的EV需求大部分收入囊中。
HEV市场也将因此受益。丰田占据HEV销量的46.4%,地位和EV领域的特斯拉相当。丰田是补贴停掉的第二受益者,仅次于特斯拉。如果从“不输当赢”的角度,本田和日产对EV投入不多,资产折损也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预期,并非建立在2025年EV需求大幅下跌的基础上。补贴的威力不能高估,EV销量可能只有小幅下挫,只不过促进了品牌之间重新划分地盘而已。
对加墨两国增关税
川普上台,对美国汽车业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远不止停掉补贴这一点。他威胁将要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加25%关税,如果墨西哥在移民问题上不配合,要加到75%关税。
如果威胁落实,将直接摧毁USMCA(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是川普上一任期谈的新协定,替代旧的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重了后两者的义务。即便如此,根据USMCA,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可以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几乎所有在美国拥有规模业务的跨国车企,都利用墨西哥生产部分整车,出口到美国。美墨两国汽车生产成本可能相差20%以上。之所以未将全部产品搬到墨西哥生产,就是因为USMCA让墨西哥自我限额。
有意思的是,各家不止将低价车型放在墨西哥,这几年也将电动车放在墨西哥,比如雪佛兰探界者和开拓者的EV版、福特电马、本田Prologue、奥迪Q5 55e等。
福特电马也很典型,总装在墨西哥,50%零部件在中国生产。宝马也差不多,新世代电动车(Neue Klasse X)将会在匈牙利、中国、墨西哥工厂生产。而墨西哥的产能当然瞄准美国市场。
目前,每年大概有255万辆新车在墨西哥生产后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这边,至少有150万辆。加拿大和墨西哥政府,虽然都对川普的威胁强硬回应,但实际上都惴惴不安地等待关税靴子落地。
如果对加墨两国征收汽车关税,受影响较小的反而是日系韩系。因为它们对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来自于美国、墨西哥、本土三地生产,调配产能的自由度相对大一些,但资产放空损失不可避免。
不过,未来关税的范围很难界定。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的其他贸易伙伴是否波及其中,也难以预测。二次上台前,川普说过太多自相矛盾的话。
停掉补贴和加关税,解决不了美国车企竞争力相对外界“水位差”的问题。川普的工具箱里还有第三样工具:减税。如果直接给企业减税,将有助于拉升美国车企的竞争力,但不会起到太大作用,不会让美国品牌强到可以恢复对外大量出口,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减税只是削弱对两个邻国汽车产能的依赖而已。
中企压力在于关税同盟
而中国车企貌似全程看戏,除非川普和中国谈个一揽子交易,把中国车放进美国市场,但这个几率太低了,美国新政府知道中国品牌如今的竞争力。
中国车企真正的压力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新能源成本和技术优势,能否被区域贸易壁垒抵消掉。如果川普只满足于让邻国再让点利,那么可能阻止不了中国打造出环绕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繁荣带。
墨西哥有25%的车是中国造,将来能否复刻巴西的投资故事,存在不确定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没有问题,它们没有汽车工业要保护。中企对新兴市场,给予重资产投资待遇,对无保护的发达市场,则倾向于资产后置,即本国生产,完全依靠整车贸易,挪威、瑞典,都可以依据此例办理。
从长远来看,补贴和关税,都不能解决第三方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川普在就职头一天签署的法案,看上去多赢:特斯拉、支持共和党的传统车企、日韩车企,甚至包括一直属意民主党的UAW(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都满意,因为工会成员都在传统车企。
但是不应该忘记,川普终结“绿色新政”的目的,从来不是拯救汽车产业,或者主要目的不在于此,而在于振兴美国的能源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后两者才是美国第一、第二大出口产品。即便代价是美国变成孤立且脆弱的汽车市场,也在所不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