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奇瑞携手清华申请的“分体式飞行汽车”专利正式发布,首创“飞行器+底盘+座舱”三模块分体架构,这也是继奇瑞在2024年10月发布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并成功试飞后又一大壮举。各位有没发现不少车企在打破无限可能与常规,重新定义“交通工具”,又或者成为未来的“新风口”?
技术可行性 突破模块化与无人驾驶
放在以前,飞行汽车的概念可能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甚至不敢想象未来还有可能“打飞的”上班或通行。但放在现在,大家估计来一句“啥时候量产上市?”,这就是时代不断进步,对用户认知不断提升的结果。既然人都能坐火箭上太空,为什么不能打飞的上下班?
回到汽车行业,从油车变电车再到飞行汽车,一步一步让消费者从不可能到可能,所以飞行汽车是否可行,是否是前景?车企们似乎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
可行?当然可行,就如奇瑞飞行汽车的核心就在模块化设计与无人驾驶下功夫,这些不就解决当下现代人对飞行汽车存在的痛点吗。
奇瑞飞行汽车的座舱可与飞行部或行驶部自由结合,实现陆空形态转换,乘客也无需换乘即可完成“打飞的”全流程,这样的设计兼顾灵活性和安全性,稍有不足可能要解决模块间通信、动力衔接的问题,但对于如今不缺技术与人才的时代,这是能解决的。
无人驾驶方面,取消方向盘与油门,依赖5G通信与地面站控制,大大降低人为风险,奇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交换座椅专利进一步优化乘客体验,座椅可自动适配不同场景。
在性能上,当前飞行高度限制在1000米以下,最大时速120km/h,续航40分钟,别说跑长途,做个低空飞行,短途通勤也是没问题的。
存在市场潜力 打开竞争新格局
成为“新风口”是很有可能的,其一国内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工作报告明确发展地位。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增至3.5万亿元,飞行汽车作为重要分支将受益于政府红利,若车企们纷纷加入新赛道,是否也能得到支持呢(类似如今的国补政策等)?
除了奇瑞的飞行汽车,还有不少车企,如广汽计划2027年在大湾区启动示范运营;长安则与亿航智能合作投入200亿元,探索低空出行生态;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分体式设计已获3000台订单,2025年量产竣工;吉利通过收购Terrafugia加速技术整合等。这似乎打开车企间竞争的新格局。
是前景 也是新风口
飞行汽车前景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政策配套与成本控制的三重突破。短期内,如奇瑞计划完成适航认证并启动小规模商用,广汽AirJet、小鹏陆地航母推进量产。
长期的话,随着电池技术突破与空域管理智能化,飞行汽车或成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一部分,也与地面交通、无人机物流等协同发展。
汽车网评:
综合上述,奇瑞飞行汽车的亮相,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中国车企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的缩影,也折射出不少车企再为新风口而努力。正如业内人士所说“飞行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命,更是城市空间资源的重新分配”。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