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逝者已逝,望家属节哀,也望众人警钟长鸣!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而言,去讨论到底是谁的责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昨天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一样——“这个时候,捧小米和踩小米的,大概都不是啥好货”(朋友圈言论,不代表个人观点)。
而在这件事之后,我看到被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智驾边界”,同时也在呼吁这个“边界”是需要厂家有绝对义务和规范流程告知客户的。
对对对,很nice的建议,很有用的呼吁。
可是,无论上到厂家,下到终端销售员,他们自己到底知道“智驾边界”在哪吗?这真的有标准吗?打个比方——我家的高快领航是需要手握紧方向盘,然后时速不能超过120km/h,这是“边界”。那怎样才算“握紧”?120km/h是表显还是高速摄像头捕捉的数据?
当然你大可以说,交付方只要对“边界”做出了规范,那么你严格执行就完事大吉,但真的能“大吉”吗?或者谁真的敢保证“大吉”吗?作为用户,我买到了一个商品,你提供了功能,那么我用是不用?用了,9999次都没出问题,那我作为普通人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套东西万无一失了,但很可惜“9999次”还没有到“万次”,而事情往往就出在那第“一万次”。
我们已经处在这个时代,对于“智驾”认知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过犹不及,就像不能单方面归责于产品方和使用方一样。你有义务教,我有义务学,不说百分百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降低风险概率,再不济也降低身亡概率。
人还是应该对机器有基本的敬畏感——插座说明书上写了不要用针头捅火线,你从小也知道金属会导电,这就是约定俗成的相互敬畏,那么到了“智驾”怎么就非要以命相搏呢?
所以,“智驾边界”到底在哪似乎没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售卖双方都应该清楚明确笃定坚决的知道“生命边界”在哪。
PS:
最后想说一说“打不开车门”这事,虽然笔者是机械门锁的坚决拥护者,但我也清楚的知道在发生碰撞以后,机械门锁也有可能打不开车门。但是又但是,机械门锁真的比电子按键丑吗?开门就开门,怎么就非得弄这么多花里胡哨。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