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三位女大学生亡故头七未出,坊间的声音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事情的终局,正朝着比以往类似事故更快清场的方向急速而去,比索尔仁尼琴那句话利索太多。
智能驾驶被中国的部分整车制造商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拽出来后,粉饰成无所不能的神器。在嘴大无边的高管口条上,在装饰精美的PPT表格里,在刻意渲染的短视频里,智能驾驶跨越了安全的边界底线,隐藏了工程能力的缺陷,填平了虚拟路况与实际场景间的鸿沟,披着智能的外衣行碰撞出了智障的原型。
德上高速的亡魂,再一次哭诉了整车制造商堆砌感知、算力和数据的实绩。
悲剧出现前,在展示智能驾驶的能力时,很少有品牌会忽略AEB(即: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是全场景覆盖的卖点。即便是在夜间也能以超过百公里的时速,从容应对复杂的人间场景。一旦生死分两界,AEB等主动驾驶配置也就有了高低版本。进而,它又会被带向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争论,继续为智能驾驶洗脱。
不到17个月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回应过市场上AEB金刚大力丸的神效,甚至还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部分品牌甚至还站起了队:
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
自此之后,AEB再无公开争论,智能驾驶更成了智能化下半场的关键所在。L2级辅助驾驶在传感器、算法等的加持下,逐步升级到了L2.9999级或者后面会添上更多的加号,甚至很多时候会以准L3的面目出现。在变成真实的技术之前,它公开的变成了部分整车制造商的营销话术。所谓的算法,毫无遮拦的变成了算计韭菜们钱包的方法。
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公正的机构,能对智能驾驶做出全面而真实的评测。不过,公开的信息还是呈现出了此间的另一面:号称AEB触发率95%的品牌,夜间实测误触发率达到了43%;全场景无死角的毫米波雷达实测,对障碍物的识别率不足7成;利用假人代替真人轨迹的测试,触发率连在实验室里都无法做到真实有效。
其实,大多数整车制造商的高层都知道,在内卷到极致的环境里,要在智能驾驶领域上位,只能不断的造假,而且人人都知道后果。
即便按照燃油车的现行标准,众多已经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也还没有达到上路的要求。智能驾驶的标签,不仅让它们得以批量生产,而且出现事故也能从容逃脱。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已经和正在加快制造连成龙都不敢演的神话。
德上高速的悲剧,很快就会被遗忘,快过了软件、硬件、车、人之间的协同速度。遭遇事故的人,已经来不及翻阅用户使用手册,准确找到储物格里的机械开门拉手的位置了:
还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