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整个汽车市场时,大多数品牌都在狂卷续航、智能和价格,长城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径——从四驱技术的重构入手,用Hi4打了一个技术的“擦边球”。如果说早期的Hi4应用于坦克系列,是为了强化越野性能,那从Hi4-T再到Hi4-Z,这项技术的真正野心,已经超出了“越野”的范畴,而是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家庭四驱。
长城对四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脱困和通过性,而是通过电驱化的逻辑,将四驱打造成一项面向未来的大众化基础技术。Hi4四驱不是传统机械四驱的延续,而是一个集成式电四驱平台。从底层结构上就和其他品牌的电四驱或插混四驱有本质区别。它可以实现前后轴动力的精准分配、毫秒级响应,尤其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保持四驱输出,这种技术冗余感,恰恰是家庭用户最需要的确定性安全保障。
长城对Hi4的应用,是有节奏地铺开的。从魏牌到哈弗,再从坦克到枭龙,Hi4平台每次登场,都带有新的技术迭代,也对应着不同的使用场景。Hi4-T偏越野极限,Hi4-Z主打性能,而应用在哈弗第二代枭龙MAX上的Hi4,则更像是这项技术真正落地的那一刻。因为它不再面向少数铁粉,也不再为性能狂热而设计,它的目标是:普及,甚至是下沉。
对一款售价在15-20万之间的家用SUV而言,能给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电四驱,已经是一种颠覆。如果还要再强调一句“比两驱更省油”,那它就不再是某种技术噱头,而是可以成为大众消费选择的新基准。
从产品角度看,第二代枭龙MAX搭载的Hi4四驱系统,不仅解决了传统插混四驱在馈电状态下“失去灵魂”的问题,更用结构上的创新,把“前驱+后电机+智能能量管理”整合为一个动态闭环。这意味着,哪怕你没有充电条件,哪怕你日常就是跑市区,这套四驱系统都可以在你毫不察觉的前提下工作,自动判断附着力、坡道角度、能量回收最佳方案,悄无声息地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节能水平。
而在智能化方面,第二代枭龙MAX也做出了大量补课。不再是那种“能跑不能思考”的传统SUV。这代产品的智驾能力在同级别中属于相对领先水平,高速NOA、智能泊车、循迹倒车、亲子通勤导航等功能,都能在真实场景中派上用场,尤其在早晚高峰、恶劣天气等情况下,提升了用车体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不过,Hi4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单一场景的拔尖表现,而是在全场景覆盖中的“全能”属性。从雨天起步的安全性,到碎石非铺装的通过性,再到长途馈电的能耗表现,Hi4都能在不需要驾驶员操心的前提下做出智能判断。这种“无感科技”的使用体验,其实才是大部分用户真正需要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Hi4实现了“平权”。以往四驱是30万以上车型的特权配置,如今Hi4把四驱拉到了15万区间,甚至变成了某种“标配”。这种降维打击式的产品策略,直接把两驱插混逼上了价值天花板。你愿意花同样的钱,买一个只能跑城市路况的两驱,还是一个能跑山地、能脱困、能省油,还能护住全家安全的四驱?这个选择题在今天,其实已经没有悬念。
如果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Hi4不是挑战极限,而是挑战普遍性。长城的这套技术逻辑,目的是要让更多家庭能以更低门槛,享受到过去高价车型才有的安全和体验。
所以,当大家还在卷三电、卷智驾的时候,长城已经在用Hi4重塑“四驱”这个词在家用市场的价值含义。第二代枭龙MAX只是这个技术愿景的一个落地产品,它不是终点,也不可能是。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于,Hi4能不能真的带动一场“全民四驱”的技术革命,把四驱从豪华选配变成日常必需。
在新能源的竞争格局中,谁能定义技术的“共识”,谁就有可能获得未来的主导权。长城用Hi4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接下来,就看这个四驱逻辑,能不能真正撼动用户对“家用SUV应当如何定义”的传统认知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