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你只管踩油门,剩下的交给quattro。”近半个世纪前,奥迪工程师们在四驱技术上的巧思,帮助奥迪赛车在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赛场上披荆斩棘,收获无数荣誉。之后,quattro四驱技术在民用市场惠及千万消费者。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奥迪将一辆上世纪的红色quattro赛车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和周围踏着智能电动浪潮的新时代展品相映成趣。这让人们在极短时间内见证了,一个百年豪门何以百年的奋斗史。
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明白复杂的工程原理和技术参数,但大家都明白,有quattro在,再烂的路,都没问题。这就是一个豪华品牌的本质:在技术上无止境地突破,在打造作品拒绝随波逐流。
现如今,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难题,或许要比WRC赛道上的泥泞山路更加难以征服。不过外界已经能感知到,奥迪这位116岁的“老司机”,正在更加坚定地握紧手中方向盘,朝着正确方向抵达下一站,在数字代码AI技术主导的时代,延续着做一台好车的故事。
严守高标准,冗余设计对抗“万一”可能
从慕尼黑到吉林长春的时区跨越,116年造车经验如何在中国市场淬炼出独特的“安全哲学”?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市场竞争环境风云变幻,但一汽奥迪对技术指标的高标准始终如一。
在燃油车时代,奥迪就坚守着诸多高标准,例如在灯光领域,奥迪凭借严苛标准和卓越技术,赢得了“灯厂”的美誉。
在奥迪大灯大放异彩之前,它们需要先经受一道道考验。在一汽奥迪智能灯光系统测试中心,有一条长105米、宽14米的“灯光隧道”,相当于标准四车道路面。为精准判断灯光照射效果,避免任何轻微凹坑或凸起产生的光影干扰,一汽奥迪将这近1500平米的地面平整度做到了±2mm误差范围。
这仅仅是奥迪车辆灯光测试的冰山一角——“灯光隧道”只是一汽奥迪智能灯光系统测试中心4大类型实验室之一。
据了解,国标对灯光的考察仅有6个维度,奥迪却额外增加了18项与行车安全紧密相关的企业标准。这意味着奥迪的灯光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更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为驾驶者提供清晰、安全的视野,保障行车安全。
如果说车灯经受的是“技术洁癖”似的高标准考验,那么电池包则要经历一场“地狱式”的严苛测试。
来看看一块电池从研发测试到实际应用,所要经历的“奇幻之旅”吧。
首先,为了检查电池包机械结构的抗疲劳性和抗变形能力,一汽奥迪的电池包必须要经历两轮机械振动测试。
第一轮是国标要求的三轴随机振动,每个轴向的测试时间不少于12小时,但奥迪将每个轴向的时间增加 3.5 倍,以更严苛的标准检验电池包的稳定性;第二轮是 “奥迪标准”—— 六轴振动测试,各个轴振动强度达到国标 3 倍以上。
这样的总测试时长达172小时,相当于经历了3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
为了确保动力电池组在涉水、暴雨或意外浸泡等场景下,不能发生短路、漏电、起火等安全问题,奥迪还要进行温差跨度达50℃的浸水实验,验证电池包在极端温度下的密封性。
与常规的国标浸水测试不同,奥迪测试中的剧烈温差会给电池包带来巨大挑战:由于铝合金框架与密封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温度急剧变化时,原本紧密的接缝就可能会出现空隙。
此外,电池包还要经受60g加速度测试(约为F-22战斗机最大加速度的9倍),通过底部撞击测试、火烧测试等,才算顺利过关。
值得一提的是,奥迪的温度交变、机械冲击、盐雾湿热、浸水等9项测试是使用同一块电池完成的,也就是说,在长达半年的各项严苛测试后,这块电池的结构和功能都不能有任何变化。这种对电池安全的极致追求,展现了奥迪对消费者安全的高度重视。
电池安全之外,电磁辐射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重要话题。一汽奥迪选择用超低限值守护健康。据了解,奥迪企业标准的电磁辐射限值低至国标限值的1/700,这个辐射值比大多数家用电器的辐射值都低,更是远低于工作时的微波炉、电吹风等电器辐射值。
无论是奥迪的电车还是油车,都能达到这个严格的标准,这让消费者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无需担心电磁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坚持长期主义,造就新时代豪华
一汽奥迪对车主的守护,不仅体现在一个个鲜为人知的高标准中,也彰显在诸多细节设计与战略选择上,这让冰冷的标准和数字有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温度。以人为本,是豪华品牌必须要坚守的准则。
以小小的门把手为例,这一细微之处却彰显出奥迪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为美学设计,更为功能而设计,始终以敬畏之心确保最重要的安全功能,契合用户最简单便捷的操作逻辑。
现如今,新势力纷纷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一些车型虽然在电子解锁的基础上设计了机械应急门把手,但后者的位置往往是隐蔽的。
日常使用下,这样的设计问题不大。但在分秒必争的紧急情况下,却可能酿成灾难。一组数据显示,电动车电池热失控平均反应时间约7 - 15秒,燃油车油箱泄漏起火风险在8-12秒达到临界点。在意外发生时,手忙脚乱的车主和施救人员,很可能无暇研究门把手的花式开法。
相比之下,一汽奥迪A5L的门把手设计堪称精妙,它将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功能完美集成于同一个门把手上。轻拉门把手(0 - 25%左右行程)即可触发电子解锁,日常使用轻松省力;若出现电子故障、亏电或碰撞等紧急情况,机械解锁模式自动激活,拉到底即可实现机械解锁(25%左右- 100%行程);在3秒内两次将门把手拉到底,也可手动激活机械解锁打开车门。
最好的设计,应该是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让人适应技术。在门把手这样的细节设计上,奥迪没有盲目跟风,坚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坚守值得被更多消费者看见。
在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奥迪同样展现出了前瞻性和魄力。奥迪从来不是排斥电动化转型的一档,相反,这家百年豪华品牌积极转型的心态,让所有禁锢在百年造车历史中的传统品牌都为之一振。然而奥迪也有自己的坚守,奥迪标准与进取文化,是从油到电都在坚守的信条。
置身电动智能时代,奥迪做出了惠及更多消费者的决定:力争做到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一样智能,在智能化时代满足油车与电车用户的双重需求。
燃油车如何玩转智能化?一汽奥迪用“德国质造+中国智造”做出回答。比如一汽奥迪A5L基于全新的PPC豪华燃油平台打造,采用最新的E³ 1.2电子电气架构。这一架构用千兆以太网标准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还拥有等同电车的算力,让奥迪燃油车具备了实现组合驾驶辅助的基础。
一汽奥迪A5L也是首个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能力。双激光雷达、12颗摄像头、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的传感器配置,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聪明的燃油车,这让更多消费者在选车时少了很多纠结:既能享受燃油车的充能便捷性,又能体验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与安全。当然也需要知道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高智能燃油车屈指可数,这背后的原因是,让燃油车打开智能化的大门,远比电动车要更复杂。
在后续的用车服务上,一汽奥迪也一如既往地贴心周到,通过“卓· 悦服务 Plus” 服务体系,构建起用车全生命周期的豪华体验。无论是燃油车用户还是电动车用户,都能享受到奥迪精湛的维修工艺和用心的服务体验。
写在最后:
回顾一汽奥迪在电动化时代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无论是高标准的测试,还是功能主义优先的细节设计,亦或是周到的用车体验、油电同智的战略选择,都彰显出老司机的独特优势:靠谱。
当行业还在为满足国标要求而努力时,奥迪早已将安全标准推向新高度。一系列超越常规基准的技术参数,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组,既驱动着奥迪产品力持续领跑,更倒逼供应链进行"技术军备竞赛"。
这种"以超纲标准重构游戏规则"的底气,源自116年沉淀的工程验证体系。当这种百年造车智慧注入电动化转型,最终受益的不仅是选择奥迪的消费者,更是整个汽车工业进化史的参与者。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