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时刻,但依然存在着种种乱象。如同狂奔的巨人,也难逃失衡的踉跄。
首先就是行业格局尚不稳定,去年有某车企原地解散,员工围堵CEO,今年又有某品牌陷入倒闭传闻,供应商上门维权,“车买了,车企却没了”成了许多消费者的痛。其次是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两者叠加之下,让本就不敢买车的消费者更加迷茫。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起品牌的可靠性,使得在中国汽车市场久经考验的合资电车,在近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尤其是丰田品牌,bZ系列不仅展现出了极强的技术积累,更是体现了丰田紧贴中国消费者,为中国消费者“制造更好的汽车”的态度。消费者对此也十分买账,如铂智3X上市1小时内,就实现了订单破万,市场反馈极其火爆。
而在近日的上海车展期间,丰田又带来了新车型铂智7,不仅强化了bZ家族的产品矩阵,更展示了丰田加码本地化研发、制造的决心。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可靠性,还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来看,丰田在新能源时代下的中国市场,都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
本地化制造的行业标杆
现如今,许多跨国车企都在高喊“本地化研发、制造”的口号,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大差异。
本地化研发、制造并不是简单地在中国研发车型、生产车型,而是要真正走近中国汽车消费者,做出最适配中国消费者的产品,这背后包含了车企对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中国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洞察。
丰田就通过构建ONE R&D研发体制,与在华合作伙伴整合研发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跨越公司壁垒,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以综合实力更快效率地推动智电技术的研发。
此前上市的广汽丰田铂智3X和车展前夜开启预售的一汽丰田bZ5,价格可以杀入10万和13万区间,就与ONE R&D体制的建立不无关系。
要知道,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近年来智驾技术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开始扩大,为了满足此点,铂智3X和bZ5可谓下足了功夫,实现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与当前汽车市场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深度契合,精准解决了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再比如上海车展中首秀的铂智7,定位为D级轿车,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智能化需求,搭载了鸿蒙座舱技术,在车展现场拉满了消费者的期待
从铂智3X、bZ5到铂智7不难看出,丰田已经开启并加速了本地化的进程,持续进化的bZ系列完全称得上是跨国品牌本地化制造的标杆。
改变“中国特供”刻板印象
从丰田bZ系列首款全球车型铂智4X,到现如今的铂智3X、bZ5、铂智7,bZ系列车型已经有了从全球车型进化为“中国特供”的意味,或将改变中国汽车消费者对于跨国品牌“中国特供”的刻板印象。
要知道,在早期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特供车”曾长期背负着“减配”“廉价”“缺乏诚意”的标签,甚至成为消费者调侃和抵制的对象。
这些车型通常基于老旧平台开发,或者在全球车型的基础上进行配置调整,对安全与核心技术进行“双重阉割”。部分“中国特供”车在车身钢材、气囊数量、主动安全配置上明显低于全球版,动力总成也沿用老旧的技术,价格反而还有虚高的情况。
消费者对这种“区别对待”极为敏感,跨国品牌把老旧淘汰货甩给中国市场的做法,也让消费者产生了疑问:都是同样的logo,凭什么全球车比我们好这么多?
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消费者对“高标准制造”的渴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消费者抵制的并不是中国特供,而是“缺乏诚意”的中国特供。
再回到丰田的bZ系列,产品可谓极具诚意,与一汽、广汽等自主汽车企业合作,也坚定彰显了丰田扎根中国市场的长远规划与执着决心,也就是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同频共振。
丰田还提出了一个颠覆式的创举,那就是“中国首席工程师(Regional-Chief Engineer)体制”。由中国人担任车辆开发负责人,让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环境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年轻工程师拥有更大的权限,研发全新产品。
相信随着bZ5、铂智7,以及更多新车型投入市场后,丰田的“中国特供”必将成为“为中国消费者造好车”的代名词,彻底改变市场的刻板印象。
届时,也将助力丰田的全球化发展。
这是因为中国显然是规模最大、生态最完善、技术最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新势力、跨国品牌同台竞技,竞争可谓十分激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品牌进步,实现最快速的技术突破,打造更受欢迎的产品。
换句话说,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里,品牌流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成为强化其竞逐全球汽车市场的底牌。
由此可见,bZ系列车型的成功,也将会把丰田的全球化进程推向全新的高度。
尾声
在部分跨国品牌还在考虑如何让中国消费者适配他们的全球车型时,丰田已经深刻了解到中国消费者要的不仅是“全球标准的安全可靠”,更是“中国专属的体验”,并提出了“立全球 更中国”的口号。
也就是坚守丰田在全球市场的安全底蕴、可靠品质,并与一汽、广汽等诸多企业深化合作,在中国市场建立更中国化的研发体系、管理体制、供应链、销售体系。
bZ系列的强烈市场反馈也向市场证明,即使是跨国品牌,只要深耕本地化研发、制造,走近中国汽车消费者,依然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从“在中国的品牌”跑向“更中国的品牌”。
这场马拉松没有终点,但有一条清晰的赛道——谁能让中国消费者发自内心地说出"这车懂我",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丰田,显然已经是领跑者的姿态。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