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撰文 / 周 洲
设计 / 张 萌
2025上海车展,是公平和正常的一届车展。让流量的归流量,汽车的归汽车,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汽车本身。
两年前的2023上海车展,是三年大疫解封之后国内第一次召开A级车展,也是全球第一个A级车展。
那一届车展是“含油量”最低的一届车展,首发的燃油车有58款,新能源汽车有76款。这也是新能源汽车首次在A级车展上,数量超过燃油车。
各国同台竞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几轮浮沉迭代,电动化已经领先,智能化作为竞争新滩头势起,而合资和传统主机厂才刚刚下定决心All in新能源,亮出各自的概念车。
合资企业被中国的新能源速度震惊了。
回忆起两年前在上海车展,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说:“我知道中国速度比其他国家快,但没想到那么快,超乎我们想象。”
两年后的上海车展上,马智欣对汽车商业评论在内的媒体说:“但我们也不差。我们是合资新势力。”
同馆的丰田列出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大阵势,接地气成功的铂智3X之后,首搭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亮相了。
马自达展出了稳健中带少许激进的EZ-60,本田的S7降了6万元。
汽车商业评论观察到,严谨稳进的日系车企,开始采用中国团队设计研发、使用中国的平台架构,选择中国第一梯队的组合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供应商,配上“沙发彩电大冰箱”,让渡一定的品牌溢价,制定符合国情的价格……合资学会了新势力的一切。
尽管本田还在使用日本研发的平台、定价稍高,马自达还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和调性,但一个事实是:合资新势力在本届上海车展支棱起来了,有些甚至比价格屠夫们还能砍,成了名副其实的车界“拼多多”。
这令人更加紧张:真正的淘汰赛,开始了。
日产掀翻了屋顶
“你会看到,我们的定价绝对符合国情。”马智欣4月23日在上海车展媒体沟通会后,对汽车商业评论卖了个关子。
4天之后的4月27日,中国研发、中国速度的东风日产N7以11.99万-14.99万元的价格,瞄着15万-20万元的竞品,掀翻了中高端中大型家轿的屋顶,把20万元级别的体验和配置下沉到14万元。
这是个绝对符合国情的价位,堪称合资价格屠夫。
N7是东风日产天演架构下首款新能源战略车型,从概念车到量产仅用了一年时间。
天演架构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
N7在组合辅助驾驶上采用的是第一梯队Momenta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座舱是NISSAN OS超级车机系统。
它的设计没那么冒险,主打简洁舒适,但前脸倒L型的车灯设计蕴含巧思,能显示充电量以及开启迎宾模式,又具科幻感。
“因为消费者是国王。”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与品牌执行高管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对汽车商业评论称。
阿尔拜萨每个月都要来中国,了解和研究消费者喜欢什么。他举例道,中国消费者对车机以及车内屏幕的喜好,比较独特。“正如你的手机一样,手机只是一扇窗,只是一个界面。窗子里的内容才是真正吸引你的东西。”
他亦称,在电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有关安全性的考量中,一些实体按键有回归的趋势,“中国市场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实体按键回归,但会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电参数、冰箱彩电大沙发,N7都配满配够。自主新能源有的,消费者想要的舒适、智能、安全,它都有。
也因此,N7盲订时就有5000台订单,上市一小时大定破万,达10138台。
马智欣称,要用中国速度让中国业务重回正轨。
实现中国速度,就是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能力、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改变此前“总部—分支”形态的冗长流程。
目前,日产已经把在华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内。
在日产遭遇和本田合并困境、2024财年预计最高亏损7500亿日元的形势下,其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力度不受影响,并未减少。
马智欣直言:“到2026年年底,日产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计划追加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在广州设立的)技术中心也将扩招至4000人。”
两年前,日产汽车与合资伙伴东风汽车启动了“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
日产中国的高管们介绍了在地合作伙伴:组合驾驶辅助技术的供应商有华为和Momenta;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日产汽车与文远知行(WeRide)在苏州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实地运营测试,自2023年起至今,测试车队已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4万公里;2024年,与清华大学成立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重点针对Z世代客户和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商业模式进行研究。
“过去,我们在推出新车型方面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但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我们已快速做出改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适应中国速度。”马智欣称,原定2026年底前投放8款新能源车的计划升级为10款车型矩阵,其中日产品牌占比由5款增加至9款。
中国是日产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
日产在20世纪40年代就推出了第一台电动车,2010年推出纯电车型聆风(Leaf),结果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5.9%下滑至2023年的3.2%。
虽然市场率在萎缩,2024年,日产仍以60.7万辆的零售销量排名中国汽车品牌第11名,335万辆全球销量中,中国销量(以79万辆计)占比约为18.1%。
对日产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本届上海车展展示出的风貌来看,日产汽车开始收获战略成果。
除了东风日产生产的纯电轿车N7,日产还带来了郑州日产生产的全球首款插电混动皮卡Frontier Pro PHEV。这两款车均为从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未来将出口到海外。
丰田的阵势
丰田从宣发到展馆布置,看得出为了尽可能地征服最广泛的中国客户,做足了准备。
其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活泼风趣,穿插漫画和时下流行的网络梗;“丰田有三好”的上海车展宣发,像极了博物馆周边和生活饰品集市。这样跳脱活泛的丰田,令年轻消费者耳目一新。
丰田的展馆则气势恢宏,又细节满满:GR区的赛车比如GT4EU02记录着丰田在国际国内赛事上的荣耀;C位的bZ家族全矩阵是纯电动专属系列;改款的活力(ACTIVE)系列代表越野悍将普拉多,面向户外出行消费者,另一改款的城市(URBAN)系列的代表凯美瑞,面向年轻人;照顾到特殊人群的福祉车;L4无人驾驶Robotaxi,还有现场让观者参与的定制座椅,手动摇控越野沙盘以及车模集锦。
相邻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展台首次展出了“高端中的高端”世极品牌,以及抛弃了一切以往设计痕迹的全新一代纯电雷克萨斯ES350e。从十几万元的家轿到200多万元的豪车,从燃油车到L4,这家全球销量第一车企在展区上尽显底蕴和实力。
↓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350e
↓第三代世极
观者的目光都集中在了bZ家族的铂智7上。
这是丰田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纯电轿车,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共同研发。
在华为鸿蒙座舱和Momenta组合辅助驾驶两大中国IP的加持下,人们对这款“电动凯美瑞”寄予厚望。
汽车商业评论获悉,铂智7的研发周期仅为18个月。这背后的核心,是丰田把决策权从日本总部彻底移交给了中国常熟的研发中心。
作为日系领头羊,丰田向来对整车开发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流程,以往是把一些全球车型拿到中国来进行相对改良,被戏称为“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
如今丰田的战略为“立全球、更中国”,从今年年初开始,其最重要的现地体制变化是:采取更中国的管理体制、更中国的研发体系,以及进行更中国的事业布局——雷克萨斯在上海金山区建厂实现国产化,预计2027年投产。
董长征和李辉分别担任丰田中国副董事长、丰田中国总经理,这是丰田中国发展历史上首次由国人担当如此高位,是“更中国管理体制”的人事变更。
同时,丰田全球大力支持中国研发本地化,推出ONE R&D(统合研发)及RCE体制(Regional Chief-Engineer中国首席工程师)。
3月6日上市的广汽丰田铂智3X由柳文斌担任中国首席工程师主导开发,bZ Sport跨界概念车的量产版本bZ5由王君华担任中国首席工程师,铂智7由叶志辉担任中国首席工程师。
铂智7将华为智能座舱、Momenta智能驾驶辅助方案预装至整车架构,整车智能化系统成本下降18%;宁德时代的CTB架构,令其电池成本下降12%;整车本土化率较凯美瑞混动62%提升至87%,供应链综合成本约降15%。
不难预估,继铂智3X使用埃安的AEP平台给出了高级组合辅助驾驶顶配14万元的价格之后,广汽丰田铂智系列的定价一定还会是接地气的。
汽车商业评论获悉,无论是bZ车型,还是丰田全球研发的重点车型如卡罗拉、凯美瑞、赛那等,都将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将本土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等元素融入到丰田全球车型的开发中。中国首席工程师许天龙将负责下一代全球卡罗拉的开发。
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为177.6万辆,同比下滑6.9%,连续两年下降。
还在转身的本田,自带节奏的马自达
本田的展台中规中矩,与本土两家合资伙伴东风本田的S7和广汽本田的P7并列于展台,神似天庭门前的哼哈二将。
与丰田、日产一样,本田这两款车在组合辅助驾驶上已与Momenta合作,属于L2+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但与丰田、日产已经授权中国团队、采用中国平台的更深层次的现地化体制不同,本田这两款车型,使用的是本田自己的纯电平台云驰W架构和本田CONNECT4.0车机系统。也难怪,S7和P7除了前脸的X大灯设计有所区别之外,其他都很像,像颜色不同的葫芦娃。
有一个细节是,S7和P7的车机还都采用竖屏。而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横屏。
此前,丰田在首款纯电车型bZ4的开发时,因对于驾驶安全的不同认知和坚持,曾经使用了8英寸的小竖屏,被网友黑为“墓碑”,后来改款的bZ4“听了劝”,改为12.3英寸的横屏。
当然,日系车企在安全上具有严谨的历史和话语权,如果说本田坚持竖屏车机有安全考量,在定价上则劝退了消费者。S7在3月6日上市时以25.99万元起跳的价格,吓飞了翘首以待的一众粉丝们。
这次上海车展,由于广本P7给出了19.99万元的价格,东本S7也骤降6万元,推出了同样的价格,算是从定价策略上慢慢接地气。
2024年,本田在华终端销量为85.2万辆,同比下降30.9%。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称,东风本田这两年在电动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也发布了几款纯电车型,一路走来,从最早的油改电到现在的纯电平台,不断加快推进智能化去接近主流市场。
他表示,东风本田关于电动化、智能化的探索一直不会改变,会坚定地走下去。
东风本田是最早在合资公司里面做新能源、纯电动技术研发的探路先锋之一,最近的动作是将为车辆配备DeepSeek AI技术,以响应语音指令。
丰田、日产、本田三家汽车制造商自本世纪初开始与中国企业合资,在中国实现本地生产。2020年,这三家日系公司在华总销量达到创纪录的488万辆。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这三家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落后,对销量构成了挑战。到2024年,三家公司在华总销量已较峰值下降约30%。
随着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业界认为,如果本田能像丰田和日产那样从总部授权给中国本土,那么不论是东本还是广本,都将有更快的研发速度和更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
就连销量不是那么大的马自达,都采用了本土合资伙伴长安汽车的EPA平台来打造新能源产品。
马自达2024年在华销量为8.17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不到7%,其重点市场在美洲。
2024年,马自达发布了首款新能源产品EZ-6,先做国内,再做欧洲车型和右舵车型出口。
本届上海车展上,马自达展位上只有两款SUV:6辆EZ-6,和两辆今年即将上市的EZ-60。
马自达的展台设计,更像是沉浸式影院,颇具品质感。
EZ-60没有过度采用炫技的未来感堆叠,它的审美符合马自达的调性,并不突兀,偏理性成熟,唯一激进的是26.45英寸的一体式5K屏幕,集导航、多媒体、车辆控制等全部中控操作于一身。
另一引人注目的新意在于9风道布局设计,这种设计思路更多源自轿跑车的理念,目的是在中高速行驶时提升车身稳定性和能效表现。
它保持着一年出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节奏。该展位上的工作人员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马自达明年将出更小一点的新能源轿车。
除了厂家的2万元补贴和国家给予的1.5万元置换补贴,14.5万元的价格能得到一辆顶配EZ-6。其展台工作人员告知汽车商业评论,正在进行的车展公众日,该车获得了消费者火爆的围观与咨询。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