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汽车行业充满变局,对于车企来说,唯有应势而“变”,才能实现“突围”。而在“内卷”盛行的当下,如何才能真正的“突围”呢?近日,奕派科技的做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参考。8月1日,东风奕派科技发布了“未来之翼”战略,也就是通过技术、产品、品牌、海外四大战略支柱。这一新战略的目的很明确,为的就是让东风奕派科技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得以快速发展。那么问题就来了,新战略发布之后,真能为企业按下发展的“加速键”吗?
建立四大技术护城河,看懂未来发展新逻辑
过去几年,汽车行业“卷价格”还能快速刺激销量,但随着汽车用户逐渐理智,这两年的汽车行业逐渐开始进入到“技术导向”阶段。换句话来说,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逻辑”变了。面对这样的“新逻辑”,东风奕派科技有着很清晰的应对思路。其建立了安全、驾控、智能、品质四大技术护城河,从东风奕派科技7月销量27923辆,同比增长70.9% ,1-7月累计销量134592辆,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2%等数据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其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在东风汽车56年造车底蕴的加持下,东风奕派科技打造了安全“大满贯”的马赫电池,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安心的用车体验。另外,东风固态电池将来也会为奕派科技进行更好的赋能。东风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更高的特点,再加上结构稳定,能量密度更高,可以达成1000公里以上续航,即使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续航达成率也可达到70%以上。如果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上车,那么这些优势点都会让东风奕派科技的产品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当然,东风奕派科技拥有的首个超千伏高压架构,双兆瞬充技术,包括“天元智舱”、“天元智驾”、“全新线控底盘”都是其决胜未来的“筹码”。
打造全新品牌形象,获取更多发展助力
即便如今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主线”,但车企想在行业内获得更多话语权,同样需要在品牌形象上发力。东风奕派科技“未来之翼”战略计划中,“品牌之翼”正是四大战略支柱之一,可以说,这是一个与技术同等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今行业内新品牌那么多,东风奕派科技又怎样把自己的品牌形象打出去呢?东风奕派科技“品牌之翼”的核心,其实就是通过重新梳理的品牌架构,锐化各子品牌的定位,开启新征程。
众所周知,之前奕派是单打独斗的一个品牌,而现在的东风奕派科技是对多个品牌的凝聚。把拳头握起来打出去,当然要更给力。接下来,东风奕派科技将会携手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进军中高端市场,实现“奕派向上”,让其在用户心里留下“科技・派生无限”的印象。而被纳入其中的风神,则会走“向新”的路线。也就是将其打造为“智慧家享汽车品牌”,形成“智能”印象。高端与智能双剑齐发,东风奕派科技的形象也将会更加鲜明,一旦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发展上自然也就慢不了。
产品布局再加码,构筑强大产品矩阵
当然,品牌、技术等方面属于铺垫,最终在“前线”打仗的还得是产品层面的东西。在产品方面,东风奕派科技也有着全新的布局。根据计划,2028年,东风奕派科技的产品矩阵将达到20款,并承诺每款车型每年进化、常用常新。具体来说,这些车型主要会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主流科技系列,以智能和品质为突破点,打造精品智慧座驾。比如新一代的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领先一代的技术等,都会应用在其中,吸引的是主流年轻用户。
而智能精品系列的首款车型,将定位为高端智能全尺寸SUV,于2026年正式上市,主攻家庭用户。这次的战略发布会上,我们也看到了东风奕派科技首款全新战略车型——风神L8。这款车就是一台大五座SUV,除了颜值长在全家人审美点上,还能实现纯电续航248公里,综合续航2245公里,综合油耗2.4L每百公里,综合功率265kW。目前来看,综合产品力是很“抗打”的。
值得关注的是,东风奕派科技在产品布局上加码,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市场,其对海外市场同样非常重视。就拿产品来说,2027年,东风奕派科技的海外车型将达到30多款,全面覆盖ICE、HEV、EV多动力形式、A0级到C级多车型级别和左舵右舵市场,驱动海外产品从燃油向轻混进化、新能源加速,智能化升级。
2027年,东风奕派科技全球网点数量将达到2000+,合资或自建工厂覆盖重点市场,2026年本地化制造销量占比达20%以上,本地化制造力争2030年达50%以上,并锚定10个战略市场结合中国文化标签与海外属地化IP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这其实就是东风奕派科技的“海外之翼”战略,也就是通过商品领先、渠道优化、属地化运营和营销转型四大动作开拓全球市场。
结语
行业发展趋势在变化,东风奕派科技也在应势而“变”。从“未来之翼”战略上看,如果这样的战略成功践行下来,也就意味着,东风奕派科技的技术、品牌、产品、海外等方面将会成为其四张“王牌”,迅速占领未来竞争“高地”,希望还是非常大的。战略改变,对科技、品位、信赖的笃定“不变”,不得不说,东风奕派科技这一回,很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一大“范本”。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