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10日上午,家在南京的利丰(化名)突然接到了多个汽车品牌销售的电话,话术都出奇地一致,“明年要收购置税了,趁早来看看车吧”。
2个月前,开了十多年燃油车的利丰决定换一辆新能源车,逛遍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品牌。“我这两个月接到的电话,都没有10号一天多。”利丰感慨道。
10月9日,三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新规,百公里纯电续航成为插混和增程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新门槛。插混(包括增程)的纯电续航要求,从43公里提升到100公里。
过去几年,续航百公里内的低价插混车在享受到政策红利后,形成价格优势,对燃油车进行了疯狂围剿。与此同时,插混车型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份额快速攀升。随着购置税新政的出台,低价插混也迎来最后的红利期。
新政出台后,吉利对投资者作出了回应,“插混产品低于100公里的配置在插混销量的占比大概5%约每月3千台。主销配置为续航100公里以上的。”言外之意,政策调整对整体销量影响不大。
除了续航的调整外,新政对插混的馈电油耗和能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增程车型来说,靠堆电池就能解决问题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对于中意纯电和增程的利丰来说,明年还能不能买到低价插混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不过,汽车销售的催单反而让利丰更加犹豫不绝。“现在买,购置税虽然是省了,可万一没几个月又出新款,亏的还是我。”利丰说道。
没有补贴,也能买到低价插混?
在新政发布后,除了吉利外,还没有车企公开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插混在销量中的份额。从在售产品的配置上看,比亚迪也有多款热销车型命中了这一区间。比如,秦PLUSDM-i、秦L DM-i、海豹06 DM-i、海豹05DM-i等。
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实施“减半征收”。以10万元的开票价举例,不能享受到购置税减免的低价插混,要比能享受到的多付4000多元。
根据相关行业调研的数据,100公里内短续航里程的插混车型充电频次低,消费者基本将其作为燃油车使用。同时,因为电池度数小,低价插混的税前价格已经与同级燃油车持平。这就意味着,一旦不能享受到购置税的补贴,低价插混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这必然将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当新能源汽车变相“涨价”,明年还能买到低价插混吗?
“在新政实施前,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操作空间的。比如,这两个月没有卖掉的低价插混,先上牌明年再当二手车卖。每次到政策或者标准切换的时候,都有这种操作。”一位不愿具名的流通领域人士评价道,在库存清理完成后,逐步淘汰掉纯电续航百公里内的配置。
回顾2023年新能源国补正式退坡的时候,一众新能源品牌推出了“国补取消,厂补继续”政策。除此之外,还有金融贴息、送充电桩终身保养等隐形补贴,把差价补上。因为当供需关系没有改变时,厂家即便“让利”也要留住客户。
于是,即便补贴退坡,消费者不仅没感受到涨价,甚至发现车价越来越便宜。这个道理,放到2026年,也可以复用。
目前,理想、问界、极氪、智己等多家车企公开表示,会为年内无法提车的用户兜底购置税。不过,算账的不光是车企,消费者也有自己的盘算。“假如我买一辆最近两个月出的新车,20万左右,今年买可以少交8000多的购置税。如果我明年买,按照车企一年一改款的节奏,过几个月,这款车就会有各种优惠和促销,大概率能抹平这个购置税的差价。而且明年购置税涨了,车价又不涨,肯定会有更多配置更高的新车。”利丰得出结论,背着抱着一边沉,里外里一算,消费者其实没有什么便宜可占。“跟买手机一样,无非是早买早享受,就这么简单。”
好的发动机技术,并不是加分项
利丰说,自己之所以没考虑插混的新车,是由于他发现现在的增程和纯电车,电池越做越大,续航越来越高。“我自己旅游自驾的时候也开过电动车,现在充电这么方便,我是没有里程焦虑的。”
不过,小电池插混被逐出目录,并不代表电池越大越好。新政中明确,对于整备质量小于2510kg的插混(包括增程)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相较限值比例调整为“小于7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指出,这与当前技术要求相比,达标难度总体提升8%。
与插混相比,增程车天然在馈电油耗上不占优势,很多增程车型依赖堆电池的方案来解决馈电油耗。随之而来的是车重的增长,能耗的上升。而新政中明确把车重与能耗挂钩,简单粗暴堆大电池的方案,难以行得通。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中把整备质量在2510kg作为分界线,2510kg及以上的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需低于限值的75%。难度主要给到了馈电油耗先天不占优势的增程,是否有领先的增程器和好的控制策略。
2510kg的整车质量,大致相当于中型和中大型车的分界点。超过2.5吨重的插混车型,多为豪华车,比如,问界M8、M9、理想L9、岚图梦想家等。
购置税新政规定,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叫,买豪华车的不差那几万块,但买便宜车的在意那几千块。
不难看出,购置税新政中关于插混的调整,强调纯电和节能的导向,鼓励用电而不是用油。这样一来,插混这条赛道上,合资车企掌握的先进发动机技术,将很难成为加分项。尤其是当主流车企都量产了混动专用发动机。国产玩家在高端市场形成的优势,将继续被巩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