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早已不是野蛮生长的蓝海,而是进入“精耕细作”的红海阶段。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4%,意味着几乎每卖出两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
在这样白热化的竞争大环境下,比亚迪海狮06于今年7月上市后,仅用短短一百天时间,将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刷新了行业对“爆款周期”的认知。

要知道,特斯拉Model Y达成10万辆销量用了14个月,小鹏G6耗时18个月,即便是同为比亚迪旗下的 “王朝网” 明星车型宋PLUS,当初破10 万辆也用了6个月。
海狮06的 “百日破十万”,绝非偶然的 “运气爆发”,而是其所属的海洋网序列,在技术、价值、品牌三大维度持续深耕的必然结果,更折射出比亚迪无可替代的体系能力。
作为2021年才正式独立运营的销售网络,海洋网用短短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从 “行业新贵” 到 “核心支柱” 的跨越,销售占比与深耕十余年的王朝网几乎持平,形成“比亚迪双雄并立” 的产品矩阵格局。
而当我们拆解海狮06 的爆款路径与海洋网的崛起逻辑,会发现所有线索都指向三个核心坚持——而这三个坚持的背后,是比亚迪用二十余年积累的“体系护城河”。
坚持技术平权:加速高端技术的普及
在新能源行业,高精尖的技术往往与“高价”绑定。比如想要高阶的智能辅助驾驶、高端的智能悬架底盘,就得往往需要在二三十万以上的车型才能买到。而15万以内,大多只能买到“基础款”新能源车。
但海洋网就打破了这个惯例。
不同于其他品牌需要在技术研发上“从零开始”,海洋网从诞生之初就共享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储备,而且其关键能力在于将这些尖端技术“普惠化”。让普通消费者在亲民价位上,也能享受到高端车型才有的技术体验。
而海狮06的走红,正是这一逻辑的最佳印证,该车全系标配的“天神之眼 - C 辅助驾驶系统”和“云辇 - C智能底盘”,在同价位车型中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
其中,海狮06所搭载的“天神之眼 - C”能实现高速NOA辅助驾驶,“云辇 - C”智能底盘则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路面状况,自动调节悬架软硬,提高驾控品质和体验。
以上这些技术,放在同级别中,都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才能享受到。
当然,技术平权的前提,是“有技术可平”。而比亚迪对研发的投入,在行业内一直是 “标杆级” 的存在。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今年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53%,占营收比重超过8%,比同期的净利润还高154亿,是同期净利润的两倍,等于是赚1块钱,投2块钱搞研发!
对此,比亚迪李云飞表示:等于每天一睁眼,就砸了1.7个小目标来搞研发。目前,比亚迪的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2100多亿。
这种“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最终转化为密集落地的技术成果。2025年上半年,“超级e平台”、“全民智驾”战略相继亮相,10C充电倍率的“闪充电池”同步推出,技术成果密集落地。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没有将这些技术“锁在高端车型里”,而是快速下放到海洋网等主流产品线,为技术平权打下基础。
坚持价值普惠,只打“价值战”
在新能源市场,“低价竞争” 是很多品牌的生存策略,但海洋网的成功,并非依赖 “低价竞争”,而是借助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实现了“标配即高配”的产品策略。
反映在海狮06上,除了上述我们提到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系统,云辇-C之外,海狮06还全系标配刀片电池、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5.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皮质座椅、自动空调、手机无线充电等等配置。

这些配置加起来,放在合资品牌车型上,至少要到20万以上的顶配版本才能见到。这种 “标配即高配” 的技术普惠,让用户感受到“花小钱办大事”的实惠,也成为海狮06快速圈粉的核心原因。
比亚迪能坚持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的背后,离不开比亚迪的全产业链优势,实现 “高价值 + 合理价” 的平衡。
比亚迪拥有全产业链布局,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载芯片、智能座舱,均实现了高度自主化,供应链垂直整合率超70%。这种整合能力不仅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还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性。
事实上,这种“价值定价”的逻辑并非海狮06独有,而是海洋网的整体产品策略。从早期的海豚到海鸥,再到如今的海狮06,海洋网的每一款车型都精准切入市场断层。
比如海鸥就成功击破了A00级小型车配置少、安全性低等痛点。
在海鸥之前,A00级小型因为速度极低、安全性极差,甚至连个安全气囊都没有,因为被用户调侃为代步工具,而非汽车。

而海鸥上市后,直接打破了这种局面,全系标配主副驾安全气囊、侧气囊,车身采用高强度钢占比60%以上的 “笼式车身”,还搭载了刀片电池,同时保留了大空间、满足日常出行的续航等产品亮点。
这种“痛点解决方案” 式的产品策略,让海鸥迅速成为 “国民代步车”:上市仅 27 个月,销量就突破100万辆,成为“国民代步车” 的代表。
与此同时,这种价值普惠的产品策略,也让海洋网形成了车型矩阵效应:海鸥占据A00级市场,海豚垄断小型纯电车市场,海狮06则冲击紧凑型SUV市场,三者相互配合,既覆盖了不同价位段,又避免了内部竞争,共同推动海洋网销量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海洋2025年10月总销量为208703辆,截止10月累计销量为1797739辆。
坚持年轻化,与王朝网“互补共赢”
如果说技术和价格是海洋网的“硬实力”,那么年轻化的品牌建设则是其“软实力”。
相较于王朝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品牌调性(如汉、唐、宋等车型命名),海洋网从诞生之初就定位于“年轻化、潮流化”,通过产品设计和营销玩法,精准抓住了增速最快的Z世代用户群体,同时与王朝网形成用户互补,共同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首先,Z世代的年轻人对汽车,对于车的设计、颜值明显有更高的追求。而洋网的 “海洋美学” 设计语言,恰好击中了这一需求。
以海狮 06 为例,其设计处处体现 “年轻化基因”:
不同于王朝网车型偏向稳重、大气的风格,海狮06 采用了“海洋美学”设计语言,整体造型更具运动感和科技感。
具体来看,该车前脸采用 “鲨鱼鼻” 设计,搭配犀利的LED大灯,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采用溜背造型,搭配18英寸熏黑运动轮毂,弱化了传统SUV的 “笨重感”,更符合年轻人对“运动风”的追求;车尾的贯穿式尾灯搭配扩散器造型,进一步强化了潮流属性。
另外,在营销层面,海洋网更是跳出了传统汽车品牌的“说教式”宣传,转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 “玩在一起”。
比如海洋网还在微博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发起潮改大赛等互动活动,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用车体验、改装方案。这种“用户共创”的营销模式,可以让年轻人通过参与活动获得认同感,而品牌则通过用户内容传播扩大影响力。
总之,这种年轻化的品牌建设,折射出比亚迪对于海洋网系列,并非简单地“复制”王朝网的产品策略,而是与王朝网形成“差异化互补”。
其中,王朝网的用户更偏向于家庭用户,注重车辆的空间、舒适性和品牌底蕴;而海洋网的用户以Z世代年轻人为主,更看重设计、性价比和个性化。
总之,两个网络分别覆盖不同的用户群体,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共同扩大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在整个比亚迪销量贡献占比中,王朝网和海洋网占比已经超过了90%。
体系能力:“海洋速度”的核心密码
事实上,当我们复盘海狮06的 “百日破十万”和海洋网的快速崛起,会发现所有表象背后,都指向一个核心——那就是比亚迪的“体系力”。
海洋网一直以来,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站在比亚迪二十余年积累的“体系肩膀” 上,才能实现快速突破。

这种体系能力,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技术复用能力”。海洋网无需像新势力品牌那样 “从零研发”,而是直接共享比亚迪的三电技术、智驾技术、底盘技术等等。
比如海狮06 的“云辇 - C”底盘,是在比亚迪现有云辇系统基础上优化而来;“天神之眼 - C” 辅助驾驶系统,是基于比亚迪 “全民智驾” 战略的通用平台开发。
这种 “技术复用”,让海洋网的车型能快速落地、快速迭代,并且放在同级中拥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二是“生产交付能力”。不管是海狮06的百日销量破10万,还是海鸥上市27个月销量破百万,背后考验的是比亚迪强大的制造实力和产能。
根据最新的数据,比亚迪2025年国内产能接近800万辆,海外产能超200万辆,全球总产能突破千万辆。这样的产能规模,放眼全球都能排在前列,放在国内更是最强。
而庞大的制造体系实力,确保用户下单后能快速提车,避免了订单积压的问题。
三是“渠道服务能力”。截至 2024 年底,比亚迪全品牌门店数量达 4356 家(不含仰望)。其中,王朝网截止24年年底,销售网点1852家,海洋网截止24年年底,销售网点1599家。
虽略少于王朝网络,但考虑到其成立时间仅为王朝网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扩张速度堪称行业奇迹。
更重要的是,海洋网大多与王朝网门店“相邻布局”,共享售后服务体系。比如用户买了海狮 06,可在附近的王朝网门店做保养、维修,无需担心“服务网点少”,从而让海洋网拥有更好的服务体系实力。
这种“体系复用”,让海洋网省去了传统新品牌3-5 年的培育期,直接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 发力。而这才是 “海洋速度” 的本质,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行业的核心护城河。
对海洋网而言,未来的增长空间清晰可见:一方面,Z世代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其年轻化定位将持续释放红利;另一方面,比亚迪在固态电池、高阶智驾等领域的研发,将为海洋网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一句话总结就是:未来,海洋网的市场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