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3月30日,钓鱼台国宾馆,一年一度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在为期三天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交锋中落下帷幕。
而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场盛会的意义并不亚于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只因在后者的展台上你很难看到王传福与尹同跃接连登台发言,蔚来、小鹏、理想的创始人再度汇聚一堂,自带流量的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则怀抱“初来乍到”的谦虚谨慎发表演讲的画面。
更重要的是,电动车百人会论坛汇聚的视角绝不仅限于整车企业,来自阿里、华为、地平线等领域的产业链中流砥柱,来自学术殿堂的中科院院士和来自政府部门的行业专家也都在此汇聚。这场横跨政产学研的高端对话到底有多少信息量,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主流车企坐而论道,畅谈技术纵深与全球棋局
“今年,我们以技术开年,2月份全系搭载了天神之眼,开启了全民智驾的时代。本月又推出了车载无人机,明年构建全新的出行生态。”
在电动车领域,刚刚发布2024年度财报的比亚迪显然最具发言权,无论从规模、影响力还是盈利能力来看,比亚迪的研究方向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走向都具有强作用力。
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演讲中,这位行业老兵用三个技术坐标锚定发展方向:全球首个兆瓦级闪充技术实现5分钟400公里续航,璇玑架构让电动车首次突破四电控制边界,海外十大市场销量前十的布局更显战略定力。
“如果说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场的智能化则是颠覆性的。”王传福如是说,比亚迪在领先的基础上将如何带来颠覆体验,将是全行业接下来所关注的重点。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出海第一人,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他的发言中则系统阐述了企业的转型战略,尤其着重分享了奇瑞的"双市场战略":国内聚焦高端电动化,海外实施差异化布局。在西班牙建立的EBRO合资公司,不仅实现本地化生产,更将奇瑞的模块化电动平台反向输出给合资方。
同时,在智能化领域,尹同跃透露奇瑞正在进行组织架构深度调整:设立独立的智能驾驶子公司,实施"双线研发"机制(芜湖总部主攻底层技术、上海分院专注AI算法);引进华为IPD管理体系,将产品开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至28个月。
而身为行业内技术布局“广度”领先的主流车企,吉利集团总裁淦家阅则展示了更具颠覆性的企业布局思维:23.5EFLOPS算力的星睿智算中心不仅支撑着AI动力系统15%的油耗降低,更让数字底盘实现了4毫秒级避险反应。
这种将全域AI渗透到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改造,预示着汽车产业正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系统能力较量,而吉利则已经做好了成为这一领域牵头者的一切准备。
蔚小理再聚首,但最强“新势力”已另有其人?
如果说主流车企的发言多是站在行业大盘思维角度,那么新势力们则展现出更激进的破界姿态。
尤其是蔚来、理想与小鹏汽车三位明星董事长的再聚首,不仅引来了一波回忆杀,各自不同的发言更是使人深刻意识到曾经身处同一起跑线的三家头部新势力企业,如今也已经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境遇和方向,尽管依旧身处同一赛道,但侧重点已不再相同。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发言主要聚焦三大核心话题:旗舰车型ET9的技术突破、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以及充换电网络的生态价值,当然,还有外界最关心的蔚来汽车盈利问题。
面对行业对资金压力的关注,李斌在会上首次披露了蔚来汽车完整研发图谱:过去两年研发投入达264亿元,累计突破600亿元,平均每季度烧钱30亿元。
而在承认“今年压力较大”的同时,李斌明确战略取舍:研发投入不缩减,主要通过管理优化降低无效消耗,这意味着蔚来仍不会放弃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他透露2025年将发布9款新车,第三代平台技术将逐步下放至主流车型,而新车型的市场表现也将是蔚来扭亏为盈的关键。
得益于第二品牌MONA的热销,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有了更多从容不迫的底气畅谈更遥远的理想——飞行汽车,这家以智能驾驶闻名的新势力已经把目光投降更远的万亿级低空经济新战场。
在此次百人会上,何小鹏透露其分体式飞行汽车量产工厂落地广州,续航500公里的倾转翼机型研发加速,配合年底200家飞行营地的布局,势要成为飞行汽车领域布局领军者。而从行业视角来看,何小鹏预测的2万亿美元低空出行市场,也正在重塑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认知边界,为未来出行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新势力三强中,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则提出了更脚踏实地的技术蓝图,带来了公司自研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这套系统包含智能车控、智能驾驶及通信中间件三大核心模块,通过深度重构传统架构实现了技术跃迁。
更重要的是,李想在发布这一系统的同时即宣布开源:“我们唯一一个期待就是希望所有业内同仁在使用后有任何新的创新和发现的时候,也可以在开源社区里与大家一起共享。“这一高姿态的举措是否会引来更多效仿者?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尽管蔚小理的再聚首令人激动,但论声量和势头,初次受邀参加电动车百人会的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还是夺走了大部分风头。
作为新人的雷军“谦虚”地展示了小米汽车在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但更多的则是提到造车背后的投入和技术研发的必要性,“过去五年我们大概投了1050亿,预计今年的投入将超过300亿,只有海量的投入才能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并呼吁在智能化领域与更多企业达成共享生态,并表示“我们特别愿意开放我们的生态和大家一起合作。”
这也为小米汽车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留下了更多可能性。
博世力挺特斯拉,智能供应链千帆竞逐
在百人会现场,除了主流车企与新势力高屋建瓴的演说之外,来自供应链端的几家主要企业也贡献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精彩发言,从这些发言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协同创新态势。
其中,博世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明确表态支持特斯拉的电子电气架构革新,认为其集中式域控制方案正在重塑汽车供应链逻辑,并表示FSD从技术领域“断代式”领先国内智驾,其发言引发了热烈讨论,关于智驾是否应由车企自主研发,未来形成差异化的究竟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作为全球顶尖供应商的博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看法。
而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的发言掀起了技术平权讨论的热潮。其公布的征程6P芯片以560TOPS算力突破,不仅将高阶智驾硬件成本拉低至万元级别,更通过开源工具链实现算法快速移植。
值得关注的是,地平线SuperDrive系统展示的复杂路口无人调头能力,背后是端到端架构对传统模块化技术的颠覆。这种软硬协同的技术路径正越来越被主流车企所青睐,作为2025年车企“卷”智驾背后的最大公约数,地平线所做的工作与博世的发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十分契合。
而在更“软”的软件供应区,来自阿里云、华为车BU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展示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思考,来自互联网端巨头的入局,将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呈现出更加精彩的发展方向,共同勾勒出汽车产业变革的底层逻辑——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或技术的比拼,而是生态体系协同效率的较量。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提到的大佬们的精彩演讲之外,本届百人会还有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用躬身入局的研究与思考来为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出答案。
站在2025年的关口上,我们已经见证了无数惊人的变化正在发生:智能驾驶方案的成本曲线加速下探,L2(L2+)正在从高端配置变为入门标配;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让充电体验无限逼近燃油车加油效率;换电网络与储电网的深度融合则预示着电动汽车有希望从交通工具转型为能源网络的智能节点。
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变化还在加速中,正如欧阳明高所言,中国创新进入了英雄辈出的新时代,新能源汽车革命也会是汽车企业家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思考将以何种形式落地,又会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一切在走出会场时才刚刚开始。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