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过了两个月零两天后,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2025年2月9日。在「北斗天枢2.0计划」即将发布的时候,长安汽车(即: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接到了母公司兵装集团的通知,后者正谋划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重组。这是一道突然从天而降的指令,并不在长安汽车及其一把手朱华荣可控的范畴内。相同时间内,另一家汽车集团的最高层,也是临时接到了相同的命令,可以佐证。
2025年4月11日。长安汽车举行了2024年的业绩说明会,在进行至与62天前相近的时间段时,投资者最关心的重组问题,被压轴提出,并点名要求朱华荣回答。这一次明显与之前不同,他先是一笑,然后重点说了四个字:
不好回答。
自从两大汽车集团宣布进入重组后,这件事儿就变得非常那啥。连后视镜里de未来这样的小破公众号,都因此遭遇了被删稿、限流等各种的折腾。时至今日,都未能恢复常态。刚又一条被删的。朱华荣的这句话,道尽了期间故事。
不过,与之前相比,事情还是有了新的进展。长安汽车首次承认参与了重组,而且是其中的重要角色,重要的程度朱华荣以「不做描述」作结。长安与「相关汽车集团」的重组方案已经基本完成(详见:长安 东风重组方案基本完成),话语间并未直接提及对方的名字。这与之前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直呼重组另一方的名字,略有差异。
紧接着,朱华荣否认了网络上有关于此的猜测与流言,但又没有说明具体所指。时下,坊间确有按照行政级别东风将整合长安的说法,又有关于长安与东风各类品牌整合的分析,甚至在长安汽车内部,也有相关中高层会进入重组后的领导班子的议论。
日本汽车行业的研究机构认为,时下大型汽车集团重组最为稳妥的方案,是丰田和戴姆勒的模式,双方按照溢价共同成立新的控股集团,对下属业务进行统合。董事会成员按照各自公司在控股集团中的权重派驻。本田要求把日产变成子公司的模式太过激进,很容易引发两家公司之间的冲突。尤为重要的是,人事安排须得与重组方案相伴推进。价值观的统一,绝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
具体业务层面,合作初期,各方宜保留整车业务的常规操作,先在研发、采购、供应链、出行等领域进行整合,尽最大可能的呈现协同效应。然后,再对整车事业进行调整,把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进行区分,以新能源业务为主,逐步开展动力电池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等的合并。
在本田对日产提出的整合方案中,本田认为其混合动力系统明显优于日产的e-Power,后者应该彻底的放弃,在混合动力领域全部采用本田的技术。这在日产内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是导致双方统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技术理念的态度,决定了业务重组的成败。
出于对重组不确定性的焦虑与恐惧,涉及其中的企业,很容易阶段性的陷入停滞状态,出现人浮于事的状况,造成业务营运大面积混乱。日本专家将此成为重组综合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
中国两大汽车集团的重组模式,尚需等待。
朱华荣认为,此次中国汽车重组的方向与长安汽车的目标高度一致,并且不会影响长安既有的品牌和技术规划以及全球化战略规划等,不会对长安汽车产生不利影响,只会有更多更有利的长安汽车的发展因素。
在说明会的最后,朱华荣说了一句更加耐人寻味的话:
凡是你看到长安自己都不着急的事情,它一定是心中有数的。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