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首届超级科技日在上海举行。以“多核时代,您的时代”为核心理念,宁德时代重磅发布三款动力电池与一款蓄电池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跨化学体系架构创新与全场景性能突破,宣告新能源行业正式从“参数驱动”迈入“需求引领”的新纪元。
钠新电池:让元素周期表成为解题密钥
当锂资源的博弈日益白热化,宁德时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元素周期表——钠新电池的规模化量产,标志着新能源产业正式驶入"双资源驱动"的新航道。
这款全球首款量产钠离子电池,用数据打破"钠电=低端替代"的认知:175Wh/kg的能量密度,让其与磷酸铁锂电池站在同一性能维度;-40℃极寒环境下90%的电量保持率,彻底改写"电动车怕冷"的行业定律。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安全哲学——通过材料本征设计消除热失控隐患,实现电池安全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免疫"的跨越。
在商用车领域,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则以"车电同寿"为目标:8年使用寿命、61%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降幅,搭配-40℃一键启动与久置一年激活能力,让铅酸电池的低效高耗成为历史。当钠离子在极寒冻土中稳定输出能量,新能源的"地域边界"正在被重新丈量。
骁遥双核电池:给电池包装上"智能大脑"
如果说单一化学体系是"单兵作战",骁遥双核电池则开创了"集团军协同"的新战法。其核心在于将电池包划分为独立运作又智能联动的双能量区——主能量区适配日常场景,增程能量区应对长途需求,如同为车辆配备了"日常通勤模式"与"长途旅行模式"。
原子级突破藏在自生成负极技术中:通过材料微观结构的重新排列,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当与三元体系结合时,能量密度直接突破1000Wh/L,为1500公里续航车型奠定物理基础。而"电电增程"技术则让能量分配更懂用户——城市通勤时,钠-铁组合以低温性能与低成本守护日常;长途出行时,双三元架构以12C超充与超1兆瓦动力,让补能效率与驾驶激情同步在线。
安全设计上,参考客机双发冗余的热失控防护体系,即便局部电芯出现异常,整个电池包仍能稳定供能——这正是为L3/L4级智驾时代准备的"能量安全冗余"。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重新定义时间与里程的兑换率
从"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到"1秒补能2.5公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再次刷新人类对"速度"的想象。作为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与12C超充的磷酸铁锂电池,其峰值功率达1.3兆瓦,意味着每一次呼吸间,都有数十公里续航流入电池包。
在-10℃的低温挑战中,它用15分钟从5%充至80%的表现,将行业现有充电效率直接翻倍;即便在亏电状态下,830kW的输出功率依然能让车辆保持强劲动力——这意味着,无论是极寒地区的清晨,还是长途跋涉的中途,用户对"能量"的需求从未被辜负。
多核生态:从四个轮子到天空海洋的能量远征
发布会现场勾勒的"多核版图",展现着宁德时代的野心:2025年,钠新电池将随巧克力换电车型驶入北方市场,骁遥双核电池落地30余款乘用车;同年6月,钠新重卡蓄电池与一汽解放联手开启商用车低碳转型;更远处,4吨电动飞机已完成试飞,8.8吨商用机型正待2027年冲上云霄。
这种从车到船、从陆地到天空的拓展,本质是"需求定义技术"的必然——当钠离子解决资源与低温问题,双核架构兼容多元场景,超充技术破解时间焦虑,宁德时代正在构建一个"因需而变"的能量生态。正如发布会所言:"多核时代的终极答案,是让每一种场景,都能找到恰好匹配的能量解决方案。"
结语
当电池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成为理解用户需求的“能量翻译器”,新能源行业的价值坐标系正在被重新定义。宁德时代的“多核时代”,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场从“供给侧创新”到“需求侧创造”的范式革命。在这个属于用户的时代,每一次能量的流动,都将精准回应人类对自由出行与可持续未来的终极向往。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