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smart发布二月购车新政策,不仅精灵1号和精灵3号有2万多元购车权益,就连在10月底上市精灵5号也限时售22.99万起,但是从网友的反馈来看,还是普遍认为价格偏高。毕竟无论从电动品牌影响力、技术水平,还是市场销量来看,smart难以称得上主流。
今年车市竞争将愈发激烈,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体量比较小的车企将面临更多挣扎。特别是背后缺少“金主”全力支持的车企,如果仍只有几千辆的月销量没有实质性增长,不仅连基本的运营都捉襟见肘,更别提在新品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所以对于smart而言,在开年就开打促销牌,也体现出在销量上突破的急迫。
但是推出促销政策并非smart一家,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等车企,也推出多种优惠,这对于smart这样量级车企而言,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市场表现跟官方数据出入大
相比如MINI,smart电动化转型更快也更早,但是始终没有撕下“小众”标签。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2024 年,smart 品牌全球销量同比增长近 7%,累计销量接近 13 万台。且2024年,smart成功实现了毛利转正。但是从这与实际市场数据相差很大,可谓一切向好。
但是从国内市场实际表现和接触的销售人员反馈来看,跟smart的官方信息出入很大。根据国内上牌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交付33280辆,月销量还不到3000辆,相比去年国内市场交付辆下滑超过20%。不论smart去年是否在全球市场是否实现增长,但是在国内市场这样的数据表现,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即使在新车型上市后,11月份和12月份整体销量也仅有几百台增量,这对于smart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同时,在销量网络方面,根据官方最新数据统计,smart 品牌在中国共计有 210 家门店,覆盖全国 29 个省份的 89 个城市。在欧洲市场,smart 借助梅赛德斯-奔驰渠道,以“店中店”形式,已在 17 个欧洲市场铺开 308 个销售服务网点和 418 个服务网点。2025 年,smart 计划新增拓展超过 10 个海外市场,并持续推出新产品。
而从smart国内几千辆月销量数据,根本无法支撑smart销量网络。根据了解北上广等多地经销商陆续退网,其中更是包含了直营旗舰店。尽管smart在去年有新车上市,但是仍有不少销量人员选择离职,主要原因还是不看好smart品牌和新车的市场前景。
定价模式难赢得“路人缘”
从smart购车用户了解到,之所以选择smart车型主要是喜欢smart的品牌和造型设计,特别是先期推出的精灵1号,比较受女性消费者关注和喜欢。所以在推出首款车型之后,前几个销量迅速走高。 但是在“消化”完铁粉之后,精灵1号在销量就一路下滑。究其原因不仅是smart定价偏高,并且定价模式也比较特别,所以很难拓展到更多新用户。
从smart官网了解到,虽然车型定价并不便宜,但是仍需要选装不少配置。其中精灵1号除顶配车型外,座椅加热需要单独支付1299元,方向盘加热和前排座椅通风,也需要单独支付费用,而且不能通过积分兑换。对比其他车型,特别是同集团平台的极氪车型,smart的品牌溢价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smart在去年进行价格下调,这才让精灵1号销量有了一定起色。
而新上市的精灵5号,并没有吸取精灵1号的经验教训。尽管车型尺寸大了,价格也明显提升。而且在上市发布会上,提及的新车主要亮点,基本都需要加钱选装。车型选装包多达7款,价格从7990元到29990元不等,这相当于顶配车型,基本和同级中低配车型相当,与国内电动车定价体系严重脱轨。这样的定价策略,市场表现可想而知。
在精灵5号上市时,smart曾发布订单数据72小时大定4527台。而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也在发布会后表示,精灵5号将于计划在春节前实现销量过万。但从实际交付数据来看,去年仅交付1500多台,在1月份也并没有明显起色,这进一步打碎了仍在坚守的smart经销商的希望。
smart在2023年经过A轮融资,之后就没有继续融资和IPO的确定消息。smart现在的市场表现,对于两个大股东吉利和奔驰而言,也缺乏继续投入的信心。所以smart今年不能只靠官方数据“打鸡血”,还需要切实调整让市场表现有所改观。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