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将是科技改变生活的一年,春晚上的跳舞机器人席卷风暴,将科技成果展现到人们面前的时候,笔者意识到了,2025年将会成为科技主导行业甚至生活的一年。接着就是汽车行业的智驾如雨后春笋般集体涌现,然后是Deepseek的突然爆火,一切都那么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
当Deepseek与汽车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作为AI圈的狠角色,Deepseek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可以给车气门提供超搞笑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5年,就有多家企业排队和其搞起深度合作,比如上汽荣威飞凡、广汽、长城、宝骏、智己、东风、极氪和吉利等,保守都有20+车企。
今天闲来无事,通过与Deepseek互动,得到了一个AI数据,值得关注。Deepseek,2025年有1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将面临倒闭,真实原因很扎心。希望也给打算买车的朋友们一个建议和思考:购车需谨慎。毕竟买一台车是要伴随自己甚至一家人长期出行的,买了如果品牌倒闭对车主来说绝对是一种伤害。你对它心中盘点出的10家汽车品牌感兴趣吗?欢迎来看。
NO1、天际汽车
2024年全年销量仅有1862辆,同比暴跌78%,其“高端化”人设更是全面崩塌,它在技术、渠道以及资本等多方面都存在重大问题。比如技术拼凑问题:电池管理系统(BMS)采购自二线供应商,自动驾驶方案外包给创业公司,核心专利数量不足头部企业的1/10。
此外,天际汽车渠道也全面溃败,全国展厅从2023年的97家锐减至23家,售后服务体系更是陷入瘫痪状态,不少车主投诉,车子维修需跨省等待配件,这对车主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让笔者想起了曾经的高端品牌DS,还有威马等品牌。资本断供也直接限制其发展,D轮融资因估值腰斩被迫中止,账面现金流仅能维持3个月运营。资金链一旦断裂,长久靠融资市场又没有起色,没有哪个投资人愿意做冤大头。
NO2、合创汽车
当笔者做这篇内容时,合创汽车落幕已经是尘埃落定了,这源于其广汽集团的一则公告。正是这则公告,直接宣告了旗下品牌合创汽车的正式落幕。
从合创开始的万众瞩目,走到如今的一片狼藉,背后的原因同样令人唏嘘。合创的前身,来源于两家造车巨头广汽和蔚来的合作。2018年4月,两家巨头合作成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之后分化出合创汽车,而它最后背靠地产集团的资本输血模式在2024年彻底失效。
这家车企股东撤资,产品线混乱,销量造假等问题层出不穷。2024年宣称年销量5.2万辆,但上险量实际却不足1.8万辆,库存周转天数高达210天。三年内推出7款车型,但售价区间重叠率达80%,内部资源严重内耗。虽然能靠着广汽的旗号渠道,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背靠大树不一定好乘凉。2025年,第一个爆雷的公司,它并不冤,冤的是那些已经入手的车主们。
NO3、创维汽车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创维汽车总销量为2.19万台,2023年降至1.86万台,同比下滑15.07%。 到了2024年,其年销量累计仅0.65万辆,足以看出它的挣扎。
作为一家家电企业造车,也不得不面对“跨界败局”。其跨界造车的战略失误在2024年迎来集中爆发,同样面临诸多硬伤,比如技术代差,三电系统竟然沿用的是五年前的方案,低温续航达成率更比行业均值低26%。当国内领航的新能源车企在拼命东测时,创维却想着如果吃现成的,还是多年前别人剩下的“馊饭”,想不倒下都难。
另外,创维汽车品牌认知也不是那么回事,有数据调研显示,72%的用户认为其“家电基因”与汽车品质无关。渠道方面,创维汽车也迎来全面崩塌,有数据表示,有近80%的经销商要求退网,部分终端门店也是改售比亚迪等热销品牌的产品用来维持生计和基本运营。
NO4、远航汽车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远航汽车年销量不足6500量,其中远航Y6全年销量为4,250辆,另一款车远航H8全年销量为2,098辆,这样的表现能否支撑其良性运营。
2024年10月,有消息称远航汽车延迟发放工资、关停门店。当时远航汽车回应其背靠大运集团,不会轻易倒闭。仅仅一个月后,大运汽车就宣布破产重组,除了商用车(重卡),大运新能源、远航汽车都在重整范围内。
要知道,大运汽车两款量产车远航Y6、远航H8上市还不到一年就破产重组,这速度估计没人能比得上了。作为地方国资主导的造车项目,此刻也陷入僵局。远航汽车的产能泡沫清晰可见,规划年产30万辆的工厂实际利用率不足5%,设备闲置折旧吞噬利润。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其人才流失严重,据了解,2024年其核心技术团队流失率超60%,自动驾驶部门甚至整体跳槽至小米汽车。另外,政策反噬也让其苦不堪言。地方财政补贴退坡后,远航汽车单台车亏损额超过8万元。这样的情况它怎么还能坚持得下去?
NO5:国金汽车
我们从网络渠道和官方渠道都没有查询到国金汽车在2024年的销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金汽车连公布销量的勇气都没有了。查询中发现该公司在2024年还出现单月销量为0的情况。
代工模式成为国金汽车的“反噬陷阱”,代工小米汽车虽然出现了短暂繁荣,但之后也让其直接陷入绝境。技术空心化让其难堪大任,据了解,其研发投入占比不足2%,工程师人均专利数仅为行业平均值的1/5。
代工模式带来的客户依赖症,据了解,此前其小米订单占比超85%,但随着小米汽车北京工厂的快速揉入使用,2024年合作终止后国金汽车产能闲置率超90%,足以看出其代工给它带来的巨大反噬。此外,国金汽车还将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据悉,根据对赌协议触发赔偿条款,国金需向投资方支付16亿元天价违约金。国金汽车能恢复元气显然已经不可能。
NO6:云度汽车
云度汽车2024年的销量我们同样没有查询到,但肯定不会很高,没查询到基本意味着其没有信心公布数据。在月销量不足万辆的2019年,云度汽车就喊出了2025年实现30万销量的响亮口号。但随后就是每年超过1亿元的持续亏损。后来吉祥航空强势加入,但也成了新势力第一代“僵尸复活”失败案例,即便是借壳重生后也再度陷入绝境。
产品迭代停滞,主力车型π3平台依旧沿用2018年的架构,碰撞测试得分更是直接垫底,足以看出其产品力不足。其售后也是灾难性的,电池质保纠纷率高达43%,车主集体诉讼索赔金额超2亿元。另外就是云度汽车的资本逃离,福建国资已启动股权转让程序,估值较峰值缩水90%,这个莆田系的新能源品牌也撑不下去了。
NO7、极石汽车
如今的极石汽车可以说是资产腾挪术的“末路狂欢”。它是由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和原威马汽车 CTO 闫枫联合创办的新势力产品。其首款车型极石 01 于 2023 年 8 月上市,不过在市场上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市场表现更是可怜,看不到它在各大榜单上的身影就足以确认这一点。
母公司石头科技在2024年三季报净利大降逾 43%,市值仅剩巅峰时的一半。极石汽车既没有自己的工厂,也没有吸引消费者的核心技术,拿什么立足?“车载马桶”、“车载淋雨” 等噱头功能,不仅没有给其带来流量和关注,反而引发用户和网友们的集体质疑。目前极石汽车在一些网络端官方还在搞直播卖车,但直播间人烟稀少,甚至个位数的在线人数,消费者买车可要擦亮双眼。
NO8、雷丁汽车
雷丁汽车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笔者还以为是“老头乐”,但网友们给它冠名的就是老头乐。雷丁汽车更被网友们成为低速电动车转型的“阵亡样本”,它未能跨越“老头乐”到智能电动车的鸿沟,表现岌岌可危。
雷丁汽车目前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其产品力崩塌,以主力车型芒果Pro为例,其续航虚标率达23%,碰撞测试仅获1星评级,要知道友商的续航都在反向虚标,它还正向续标如此之多,的确胆大。另外安全碰撞方面,哪个不是五星评级,这样还都充满危机感呢。
另外,雷丁汽车渠道也已经全面崩盘,经销商保证金挪用丑闻曝光后,全国90%渠道网络处于瘫痪状态。其资产负债率攀升至218%,主要资产已被多家法院轮候查封,资不抵债的它还能走向何方呢?答案显而易见!
NO9、哪吒汽车
2024 年哪吒新车交付量为 64549 辆,在国内乘用车企业中排名第 53 位,与 2023 年的127496 辆相比,同比下滑49.37%。2024 年 收官之战的12 月,国内零售销量仅为 237 辆。不少人觉得年销量6万左右已经很可以了吧,别急,你听笔者来说。
公开资料显示,哪吒汽车已经进入经营困境。其实从去年哪吒汽车张勇辞去公司CEO,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将兼任公司CEO领导公司全面业务后,笔者就觉得哪吒开始出大问题了。此后,策划改名方舟汽车更是在网上穿的沸沸扬扬,无非就是想争取流量吧。
哪吒汽车最终闹了个资本游戏的“击鼓传花”终局,如果不是哪吒汽车这次碰瓷目前火爆全球的动画电影《哪吒2》,笔者认为它还不会登上这次的榜单。单从名字上来看,哪吒汽车是最应该能从《哪吒2》中获得大量曝光的公司,但它却状告哪吒魔童,要求判决出品方光线公司的魔童哪吒的商标无效。
要知道,目前《哪吒2》可以说是国民公认的国产电影代表之作,也是唯一世界电影票房前十的亚洲影片。现在来剑走偏锋,碰瓷该部影片,可以说是摊上一个大的负面新闻。其实早在2023年,哪吒汽车就申请了“魔小童”的商标,同时试图将“哪吒大魔童”、“哪吒小魔童”的商标先下手为强占为己有。但经过商标局评审,宣告哪吒汽车所申请的商标无效。
其实哪吒汽车的这波操作不难理解,就是因为《哪吒2》火了,但同为汽车厂商,很多汽车厂商都因为《哪吒2》票房破百亿进全球票房前十,在强势借力,比如坦克送出免费抽取坦克400新车使用权等,作为同名汽车品牌,哪吒汽车非但没能借此获得一大波关注度,反而走了碰瓷这不寻常路,真是奇葩的操作。足以可见,正确的“蹭流量”是需要“有脑子”的商业模式,但很明显哪吒汽车没有搭上这辆快车。
自进入2024年,哪吒汽车从负面不断,迟发年终奖到裁薪、裁员、停产、客服辱骂车主等一系列负面问题,昔日的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哪吒的凛冬已然降临。即便是企业总融资高达228.44亿元也经不住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销量提升艰难,债务负担沉重,赢利能力贫弱。哪吒汽车的未来该何去何从?2025年它不一定落幕,但绝对是寒冬。
除了以上盘点出的10个品牌,在我们的意识里,还曾出现过高合、极越、拜腾、赛麟、博郡、游侠、前途、奇点、威马、爱驰、目前尚存活的造车新势力,盈利的不多,重债压身的不少,有的已经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处于中国传统新能源品牌和国际新能源品牌特斯拉的内外夹击之中,造车新势力们品牌2025年处境真得不好过。重债压身,融资困难,销量下滑,艰难运营,可谓危机重重,命悬一线。还有谁将进入倒闭的新名单?评论区见!
本文由【车市特评/李特儿】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作者北雁,转载需注明出处。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