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时隔六年,民营企业座谈会重新召开了。此次会议上释放的巨量重磅信息,既被各行各业密切关注,更被视作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正因如此,谁去了这次会议,谁又在会议上获得发言的机会,成为了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参会人员虽然并不少,但是获得发言机会的却并不多,只有坐在第一排的6位企业家拿到了央视的特写镜头,分别是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的王传福、小米的雷军,宇树科技的王兴兴、韦尔股份的虞仁荣、以及新希望的刘永好。
在这6位企业家中,除了刘永好聚焦农业板块,另外五家均聚焦在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等。
不难看出,国家向民营企业传递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而站在汽车从业者的视角看,这6位发言人中,更有一半都出自汽车行业或者与汽车圈息息相关的行业,包括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的王传福和小米的雷军。另外,宁德时代的曾毓群虽然没有发言,但也是镜头中的高频率出现人物。
足以见得,在众多产业中,汽车对中国汽车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无疑也承载着中国汽车向上、中国经济向强的重要任务。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位成为民企座谈会上的发言者?
其实正在经历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中涌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任正非背后的华为、王传福背后的比亚迪、雷军背后的小米、以及曾毓群背后的宁德时代有所不同。
相较于传统汽车时代,借势新能源转型的风口,这几位企业家从不同程度上引领了中国汽车发展的新高度。无论是规模高度、技术高度、还是造车模式的边界、以及产业链成熟度,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逐渐形成全新的格局。
其中,比亚迪代表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力押注新能源的十几年中,比亚迪通过技术上的厚积薄发实现规模化发展,并一举超越特斯拉登顶中国销冠,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前不久,比亚迪还扔下一颗“全民智驾”的深水炸弹。搭载高阶智驾的7万级产品率先由中国车企推出,放眼全球范围也是独一份。对于中国车企难以踏足的日韩等海外市场,比亚迪同样身先士卒,将中国汽车强势引入,继续领跑全球。
与深耕汽车产业多年的前辈相比,小米是新人,但却能在短短几年时间成为互联网造车的最强黑马,比率先发力的蔚来、小鹏和理想成长更快,韧劲更足。
一款小米SU7红遍大江南北,第二款小米YU7虽然还在来的路上,却已经被大量用户列入购车清单。刚刚在上赛跑过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的小米SU7 Ultra更凭实力赢得对手的点赞祝贺,象征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突破,是史无前例的进步与跨越,堪称新人表率。
坚持不造车的华为,却无法让汽车市场忽略它的存在。以“融合”的新模式进入汽车圈的华为,已经依托鸿蒙智行这一技术联盟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华家军”,成为汽车领域开创合作新模式的典型代表。
目前,华为已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和上汽合作“五界”,通过与传统车企深度接轨,重塑汽车制造逻辑,以全新的定义方式让市场看到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宁德时代虽然并不直接造车,但却是动力电池领域攻之不破的“护城河”。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拿下第一的企业,宁德时代凭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高能量密度技术等创新,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心脏”,从中国到全球,真正实现了技术输出与产能全球化,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安全性的革命性突破。
眼下,华为、比亚迪、小米、宁德时代的协同发展,正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他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践行者,也是国家战略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之下,这些企业的未来表现也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
事实上,今年开年以来,全球资本已经开始对中国资产进行重新评估,与汽车行业紧密相接的比亚迪和小米则一度冲上万亿的市值高点,当然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股价上涨,更传递出了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可以说,身处中国经济动能从基建向硬核科技转换的浪潮下,呈现出“规模大、份量重”两大特点的新能源汽车必然成为我国未来几年发展的关键引擎。
而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高规格支持,既让比亚迪、小米、华为、宁德时代这四家企业得到了官方的盖章认证,也明示了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基调。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